南方日报评论员:从旅游经济看广东发展活力

南方评论
+订阅

全省接待游客2110.5万,同比增长6.4%;实现旅游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8.7%;电影总票房超5416万元,约占全国票房14.5%……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广东消费市场热点频现、热力十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发展活力。

多彩民俗“圈粉”,见证文旅市场欣欣向荣。清明,是节气、节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中华传统节日与节气阅读推广活动之“春秋代序——清明风至万物长”,带领读者了解清明节和春夏两季节气的自然与人文内涵;珠海展播戏剧《誓言永恒》,举行“轻风雨茫茫·追远情意长”清明节知识竞赛;佛山举办“记住乡愁”——新时代岭南水乡主题绘画邀请展……这个清明假期,全省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和旅游景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区域特色岭南文化,努力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接下来,要进一步推动旅游业与千行百业相互赋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展现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美好图景,为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旅游消费“爆火”,见证文旅市场热气腾腾。清明,既是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肃穆时刻,也是拥抱自然、踏青赏春的美好假期。旅游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产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这个假期,省内短途旅游受热捧,持续释放“旅游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效应,清远大角禾场度假村、米墅·稻田野舍共享营地等精品民宿订房率超九成,阳江、珠海等地的海岛民宿、乡村民宿迎来客流高峰……同时,大湾区游不断升温,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热等新亮点持续涌现。数据显示,4月4日至6日18时,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超32.3万人次,车辆超6.7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34.6%、39.6%,同创历史同期新高。接下来,要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质效,全面提升旅游质量,激发旅游消费潜力,更好改善人民生活、带动经济增长。

文化服务“出圈”,见证文旅市场暖意融融。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用心用情用功引客、爱客、留客,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这个清明假期,广东粤式“宠粉”花样百出:珠海市东澳岛推出超值观光车通票活动,提供不限次数乘坐岛内观光车;顺德欢乐海岸PLUS景区举办全城吃货节,向游客提供吃喝玩乐满减券等优惠活动;江门部分A级景区及星级饭店推出温泉票、自助餐+客房等优惠套餐……持续推出旅游惠民活动,打造开心、称心、放心、舒心的旅游环境,有助于提升服务体验,给人们留下“来了不想走,下次还想来”的好印象。接下来,要进一步优化旅游“软服务”,重点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以优质服务赢得旅客的笑脸和称赞,赢得持久的人气和效益。

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打开了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同时也要看到,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距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广东是旅游大省,拥有粤剧、醒狮、龙舟、英歌等独具岭南特色的文化资源,以及罗浮山、丹霞山、鼎湖山等名山和4000多公里海岸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推动广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塑造强大的市场影响力、产品供给力、品牌号召力、产业竞争力、服务保障力,着力打造滨海旅游新高地、温泉康养示范地、现代旅游消费引领地,推动旅游业全面提质升级。

旅游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把握发展大势,顺应人民期待,再接再厉、全力以赴,继续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丰富文旅产品新供给、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等方面下功夫,让广大群众“能消费”“愿消费”,让更多游客到广东来、到大湾区来。

编辑 卓佩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