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少年诗词大会(第四季)”深圳赛区复赛圆满落幕

党建灯塔
+订阅

四月的鹏城,木棉灼灼,诗韵绵长。近日,在盐田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内,“湾区少年诗词大会(第四季)”深圳赛区复赛圆满落幕,25名少年诗词达人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半决赛。这场以诗为媒的文化盛会,不仅展现了湾区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更以童声清音为纽带,串联起深刻的文化共鸣。

据了解,“湾区少年诗词大会(第四季)”自2024年12月启动,吸引了湾区城市中小学生近3万人报名参赛。本季诗词大会分深圳赛区和港澳赛区,设置了网络海选、云培训、初赛、复赛、半决赛、网络投票、决赛暨颁奖典礼等环节,旨在激发湾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湾区青少年的诗词功底与文学素养,引领湾区青少年追求真善美、厚植文化自信。 

潘钰辰

来自盐田区天麓书院的潘钰辰在诗词联句环节对答如流,以满分晋级。这位八岁的小选手坦言,最欣赏苏轼的豁达与洒脱,她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为例,指出东坡词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刘彦泽

同样来自天麓书院且获得满分的七岁男孩刘彦泽,则道出白居易诗歌“容易看懂,像读故事一样”的直观感受,童言稚语间尽显当代少年对古诗词的天然亲近。

 胡秭萌

来自广州的胡家姐弟腹有诗书、相映成趣,可以说是赛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姐姐胡秭萌就读于广州市番禺区旧水坑小学,她最喜欢的诗人是李贺。“李贺从小便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他的诗有一种诡异之美,可以说是另辟蹊径。我想像李贺那样,做一个爱国的人,从小立下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志向。”胡秭萌虽止步于复赛,但她言语间显露出超越年龄的文化使命感,令人动容。 

胡楚熙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弟弟胡楚熙年仅四岁,尚未入学,却凭着过人的记忆力成功闯入半决赛。他能熟背700多首诗词,对《长恨歌》《琵琶行》《滕王阁序》等名篇信手拈来。“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牧,因为杜牧是唯一一个被载入《资治通鉴》的诗人,他还给《孙子兵法》写了13篇注释,同时还写了很多军事论文和震惊文坛的《阿房宫赋》。”这位可爱的小男孩提起杜牧时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通过举办湾区少年诗词大会,我们不仅可以选拔‘诗词小达人’,更希望培养‘文化小使者’,让中华古诗词成为湾区青少年的精神基因,承载湾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活动结束后,承办方爱诗家负责人刘建彪表示,从“童子解吟长恨曲”到“湾区间奏新诗篇”,这场跨越千年的接力,正在新一代少年手中续写华章。当传统文化遇见青春湾区,那些沉睡在典籍中的文字正化作满天星斗,照亮文化传承的浩瀚长河。

本次活动由中共深圳市盐田区委宣传部、中共深圳市盐田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深圳市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主办,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盐田区图书馆、中华文化复兴书院、沙头角街道公共事务中心协办,深圳市爱诗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文/图 杨婷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