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暖“新”人!林和街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升温赋能”

南方+

近日,笔者从天河区林和街获悉,为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商圈)建设,林和街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以“阵地升级、双向奔赴、机制破题”为抓手,当好暖“新”人,打造“暖心、连心、贴心”三心服务,推动新兴领域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服务”深化。

南方+分割线

暖蜂巢驿站提档升级,打造“暖心”港湾

现在走进广州环贸中心暖蜂巢小哥驿站,储物柜整齐排列,微波炉、饮水机、手机充电等设施一应俱全,阅读角摆放着党建书籍和各类政策手册,急救药箱旁还贴心配备了血压测量仪。

“以前只能在电动车上休息,现在不仅能热饭喝水,还能在这里休息放松,了解各种服务政策,切实帮助我们解决了休息难、学习难、反馈难等问题。”外卖小哥笑着说。

据悉,此次驿站的提升,街道充分考虑新兴领域群体的需求,进一步融合党建、人大、共青团、工会服务等资源,合理设置了“多功能服务、小哥休息、安全教育、理论宣讲、微心愿征集、交流讨论、错落式阅读(提供法律法规、网上读报、职工政策、就业政策等线上服务功能)”等7大功能区域,这样的场景正是街道推进“驿站2.0”建设的缩影,切实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一个舒适休闲、暖心服务的新港湾。

南方+分割线

座谈走访双向奔赴,架起党群“连心”桥

“建议协调在楼宇周边设置快递柜、在小区设置临时停车区、更新下城中村的路牌标识”“希望能够加强日常的走访关怀,希望能够在寒暑假针对来穗的子女开展一些活动课程”……在润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新业态劳动者座谈会上,外卖骑手、快递员代表畅所欲言,街道及时将其建议意见纳入“需求清单”,并充分依托各级党群服务阵地、周红党代表工作室等线下平台和暖蜂巢驿站线上“微心愿”征集区,不断深化“你提需求、我来解决”的对话机制,成为党组织联系新就业群体的有效举措。

在此基础上,街道指导各社区开展“我在党群过暑假/寒假”系列活动40余期,开展节日走访慰问10余次,结合北区联合党委“一小时”服务活动和青年夜校开展系列服务活动20余次,为新就业群体成长搭台赋能;主动对接外卖平台协调在楼宇、驿站周边设置外卖存放柜,提高小哥配送效率,缩短等待时长,减少对周边交通秩序的影响;针对花生寮城中村小巷复杂的问题,重新制作路牌、指示牌、门牌标识;并在“微改造”基础上,在德荣社区电视台小区门口设立显著的外卖临时停放点;定期在阵地举办就业招聘会、法律宣讲、消防演练、交通安全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0余次,通过一系列措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便捷服务。

南方+分割线

“饭小二”机制服务,解开“贴心”密码

“我在微信群里点了餐的!”中午12点左右,环贸中心驿站外有序排起了队伍。针对新就业群体、楼宇内企业白领“吃饭难、吃饭贵、吃饭不方便”的痛点,环贸中心楼事会采取“党建引领+餐饮保障”的形式,积极链接颐康中心社区饭堂组建“饭小二”平台。

“12块吃饱、15块吃好,而且饭菜干净健康。”来取餐的快递小哥表示。据悉,送餐服务第一天推出时,200人的微信就已经加满了,颐康中心根据订单准备餐食,新就业群体能在驿站取餐就餐,而且还给予新就业群体一定的优惠折扣,让他们能够吃上经济实惠的饭菜,既为餐饮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客源,更是互利共赢的生动局面,目前每日提供午餐50余份,接下来还会根据实际推出晚餐供应服务。通过“饭小二”机制进一步延伸了服务触角,让新就业群体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

下一步,街道将持续聚焦新就业群体友好型社区(商圈)建设,进一步做强服务阵地、创新服务项目、打造服务品牌,使新就业群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南方+记者 郭苏莹

通讯员 陈发灿

编辑 钟冠婷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