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纸钱生意新赛道:“厂二代”谋出海,“店二代”玩社媒

南方农村报

受访者供图

广东汕头,“准00后”林君阳和“00后”杨泽键,正试图让纸钱这个“夕阳行业”活出新意。

国内订单下滑,“厂二代”林君阳把纸钱卖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靠加工技术拿下挑剔的海外客户。杨泽键接过家里二十多年的香烛纸钱铺,拉上妹妹拍短视频教年轻人怎么“拜老爷”,用别致的“红桃粿”纸扎吸引顾客。

一边是机器轰鸣的工厂转型,一边是街头老店的生死挣扎,背后是传统纸钱业的坚守与突围:有人锚定新赛道,把宠物祭品卖向海外;有人守着老店,担心“烧纸变成手机里的动画”。

但他们都相信,纸钱烧完的灰烬里,总得留点温度。

01/不太主流的“厂二代”

澄海莲下镇曾经有一半的人都从事锡纸行业。林君阳的父辈从锡纸制作起家,见证这里成为“南金之乡”。上世纪80年代,人们会往锡纸上刷漆,制成“南金”这种仿制北金(锡纸)的祭祀纸塑品,并销往国内各地和南洋。后来,一间间南金作坊扩成印刷加工厂、纸钱店面,印证了那句潮汕俗语,“生意细细会发家”。

产自澄海莲下镇的南金。

产自澄海莲下镇的南金。

大学毕业以后,回家接班的林君阳却发现,厂子遇到了新挑战。

“内销特别卷,卷质量、卷价格、卷服务。”三十多年来,这座在汕头土生土长的纸钱加工厂都以内销为主,但2020年开始,来自国内的订单明显减少。林君阳找到同行的长辈,大家都有类似的感受,“销量相比前一年,基本会少一成。”

订单量下滑的背后,是国内消费习惯的转变。“可供化宝的场所从那之后少了,祭祀方面的消费也在降级。”作为莲下镇的纸钱厂新一代,林君阳决心锚定“出口”。

林君阳的工厂生产的部分冥币产品。

林君阳的工厂生产的部分冥币产品。

尽管父辈已经嗅到了海外市场的商机,但是“前期铺的时候非常吃力”。在林君阳看来,做纸钱是“那种不太主流的制造业”——产品基本一样,难打差异化。市场营销专业出身的他发现,“课本里的营销模式都用不太上。”

于是,林君阳果断站上生产端,“学会每个机器,熟悉每个环节,才能开拓细分领域。”从前道的胶印机、转移机、凸版凹版印刷机,到后道的烫金、模切、包装,再到供应商对接,他带着对海外市场的思考,硬生生从一个“没什么动手能力的人”,练成了“熟手工人”。

成天泡在流水线上,却让林君阳找到了打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市场大门的钥匙。

马来西亚焚烧祭拜品的政策相对宽松,金银纸更好卖,“前提是转移膜技术要过关,掉了‘箔’会被认为质量不好。”新加坡的华侨华人对品质要求更高,升级烫金、浮雕工艺的金条、冥币销售紧俏。

新加坡的华人华侨对品质要求更高,升级烫金、浮雕工艺的金条、冥币等产品销售紧俏。

新加坡的华人华侨对品质要求更高,升级烫金、浮雕工艺的金条、冥币等产品销售紧俏。

“产业带就在这里,能不能留住海外客户得靠自己。”林君阳透露,目前工厂的内外销占比接近对半分,2024年总销售额“上亿元”,“产能也不断提升,今年新买的两台机器已经在路上。”

适销对路,只是他迈出的第一步。林君阳透露,他正在和朋友设计宠物殡葬产品。在可折叠的纸质猫窝、狗窝里,搭配传统纸扎技艺制作的宠物日常用品,还有猫狗冥币,他有信心“跳出传统产品,国内外都有市场。”

接班五年来,林君阳把“厂二代”的身份当成优势,也视作包袱。“外人以为可以少点奋斗,其实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方方面面我都想改革,难免和家里有冲突。”现在,他把精力扑在新产品的开发上,逐渐摸清细分市场的喜好,“纸钱既是夕阳行业,也可以是朝阳行业。”

02/在线营业的“店二代”

“大家觉得这个折纸速度算快吗?”仅半分钟,十几张“潮汕大金”就在小姑娘的手里折作金元宝。这个看上去“有点手忙脚乱”的视频,是24岁的杨泽键和妹妹合作拍摄的最新作品。

明叔在汕头经营一家香烛纸钱店,店铺的历史与儿子杨泽键的年岁相仿。杨泽键的阿嬷也经常坐在店门前,将锡箔折成元宝,又叠成宝塔。纸钱在太阳下闪着光,构筑出三代人对这方天地共同的坚守。

杨泽键帮客人拿取货品

杨泽键帮客人拿取货品

作为“00后”,杨泽键对“拜拜”却不排斥,“潮汕地区都比较诚心,而且我对这些仪式也很感兴趣。”前年清明节,杨泽键开始接手店里的生意。“爸妈还是希望我有别的发展,但我知道他们放不下,毕竟做了这么久的传统祭品摊。”明叔交给他的首个任务,是送一份拜老爷的南金。电动车兜兜转转,“结果送错了地址,后面才慢慢熟悉,现在还开通了美团外卖。”

杨泽键观察到,来买纸钱的年轻人多数跟在长辈身后,“他们不懂怎么买,等着拎袋子而已。”春分怎么拜?清明烧什么?糕钱、大宝、金花、大钱保鼎有什么区别?“开这种店,不是记住哪样东西几块钱就行了。”杨泽键想把传统的民俗传承下去,“从教会年轻人开始。”

小红书主要做纸钱“科普”,抖音发店铺日常,公众号用来写一些随性的感想。杨泽键拉上姐姐做“文字担当”、刚高中毕业的小妹掌镜,还有潮汕阿嬷这个“流量密码”出镜,试图通过网络链接更多的年轻人。

在他看来,遗忘是对这门生意最致命的打击。“老一辈没了,年轻的如果不懂怎么拜,这些习俗就会慢慢丢了。”杨泽键提到,和其他行业不同,纸钱的销售和“日子”是绑定的。初一十五拜老爷、过年拜天公、清明祭祖先……“今年有个日子没拜,可能明年甚至以后都不拜了。”

谈起时下流行的“代客祭扫”“赛博祭祀”,杨泽键叹气道,“最好还是亲力亲为,火是有温度的。”他记得小时候,客人们关心纸钱上的锡箔真不真,大人们手把手教怎么折元宝,“现在烧纸变成别人传来的视频,甚至是靠生成的动画。”

如果说对传统祭拜的执着是潮汕孩子的底色,那么对创新的追求就是“00后”接班人的担当。去年中秋之际,杨泽键在网上刷到有别于传统的新式纸扎,也说服父母进一些适合拜月娘的新产品。明叔没想到,形似红桃粿、鲤鱼、莲花的纸扎,“好卖到全家人都忙不开”。

形似红桃粿的“赏月用品”吸引不少顾客购买

形似红桃粿的“赏月用品”吸引不少顾客购买

那个跟着长辈祭拜的小孩,已经成长为可以自信介绍各种“讲究”的小老板。又是一年清明,杨泽键拿出手机记录,照片里被纸钱染红的手,沾满金箔。

03/跨境电商新趋势

从加工到零售,由内销转出口,纸祭品的生意究竟还好不好做?

杨泽键算了一下,店里一个月里20多天都是销售“淡季”。有次一整天只卖出去5块钱,明叔还庆幸道,“至少不是‘白板’(一单生意都没有)。”揭阳市一家纸钱佛具店的老板提到,“以前人买纸钱都是一捆捆的,现在有的客人都买不到‘一指’那么多。”

“毕竟现在年轻人当家,他们不像老一辈这个拜、那个拜。”广东翊翔民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车间管理员认为,殡葬和祭拜习俗越来越简化,需求量也愈发降低。

这个曾经申请登陆新三板的“冥币第一股”,从澄海莲下镇起家,如今出口业务主要面向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海外的)客户还是那些客户,但是订单量少了,工人也少了一半。”该管理员表示,5年前的旺季,厂里一星期要发两三条货柜到海外,现在平均每周只有一柜,有时还装不满,要和其他企业“拼柜”。

一片哀声中,纸钱产品却在跨境电商网站上风生水起。

“华人华侨烧纸钱的最重要趋势是,量没有以前多,但是年轻一代对于品质的要求明显提高,所以单价也上去了。”一家从中国进货,在Shopee平台售卖的线上神料行负责人David称,近两年店铺的销售额都会比上年度至少翻一番,目前已经超过100万马币。

对于跨境电商这一新兴模式的规则,在马来西亚经营神料行五年多的露露提到,以Shopee为例,平台要求商家当日必须发货,2至3日送达,“很偏向顾客,但是没办法,Shopee上卖得比较好。”对此David则表示,“这算是保护本土店的一种方式。如果是中国的厂家,直接卖给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消费者,可能物流上就比较麻烦。”

针对年轻消费者,“准00后”David抓住市场风向,上架了祭品盲盒、宠物金等产品,还贴心地附上焚烧指南。他相信,“流行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把宠物平等地当作家人的观念。”林君阳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海外的市场是比较广阔的,需求摆在那儿,关键是有没有找准它。”

David 向中国厂家购入宠物金产品,再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往马来西亚等地。

David 向中国厂家购入宠物金产品,再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往马来西亚等地。

国内纸钱消费的需求还在哪里?杨泽键的朋友给了他新的启发。“有句话是,上进不如上香。”潮汕地区主财的神明是将军爷,正好切中了年轻客人关心的点,杨泽键在社交媒体上教他们,“先拜天公,再拜将军爷,烧钱纸,上五根香。”他知道,繁琐的仪式并不会吓退他们,反而更添敬畏之心。

“故人轻抚今人眉”,忙碌一天后,林君阳想起这句诗。他把纸钱燃烧时的香火,看作与先人沟通的介质。“烧纸文化流传了几千年,不只是一门生意。不单关乎死者,也和祈祷美好的生活有关。”

(应受访者要求,林君阳、露露均为化名)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徐臻 李国华 李艳

策划:苏晓璇 肖婉琦

链接:代烧Switch和小米SU7,他用定制纸扎做起赛博祭祀

编辑 肖婉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