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五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各个赛事场馆建设改造进度条不断刷新。4月3日,记者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探访已实体完工的主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奥体中心”),一睹现场实况,了解改造亮点。
4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右二)走访十五运会主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施工现场,该改造项目由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
据悉,奥体中心项目由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主要改造中心体育场、游泳跳水馆,新建赛事指挥中心,翻新附属建筑物,并进行整体景观提升。
已经实体完工的十五运会主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有一种气质叫:既飘逸又岭南
走进奥体中心体育场,状似飘带的屋盖首先映入眼帘,浅灰色调搭配灵动线条。“大部分体育馆顶部都是封闭的,而我们做成了开放式屋顶。”何镜堂告诉记者,原先体育场没吊顶,为了体现“飘逸”的感觉,在保留屋盖造型底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增加PTFE吊膜设计,将现状大量裸露的钢结构进行遮蔽,从而优化视觉效果。
已经实体完工的十五运会主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何镜堂透露,“飘逸”二字,说起来简单,要想实现一点都不简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做了大量的精密计算、风洞试验,最后选用了一种轻盈的新型材料,才做出了飘带效果。”同时,通过现代泛光投影技术,使得屋盖呈现多样化动态光影,打造一个崭新的“飘带”。
十五运会主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状似“飘带”的屋盖。
仔细观察体育场外观,不难发现其采用了水平挑檐、带型落地窗等岭南现代建筑元素。据何镜堂介绍,这是此次改造的一大特色,使其具有“岭南气质”。为此,在细节处理上,室内吊顶天花与外幕墙进行一体化设计,统一设计高度,增加立面百叶进行自然衔接过渡,形成内外整体式空间效果;采用定制U形铝材,对所有檐口进行封边处理,形成挺拔的椭圆形特殊弧线造型,等等。
绿化多了、空间大了、碳排少了
穿行在奥体中心,随处可见绿,草坪从入口一路延伸至场馆内部,遍布各个角落。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绿化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乔灌木、草皮等地被植物),原有苗木2654株,改造后增加3.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具体来看,优化西大门入草坪8000平方米,对新种植长势不佳苗木进行排查造册并更换调整,根据季节特点优化植物配置,使整体呈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已实体完工的十五运会主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部场景。
“我们希望场馆不只是比赛的时候好用,日常还能成为百姓活动的场所。”何镜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思想贯穿整个改造过程。结合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需求,他们新增了公共活动空间,比如,增设多处林荫下的健身运动点;保留原有大树的基础上增加了3.9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大幅增加林下活动空间;设置弹性多功能空间,在体育场二层平台建设环形跑道以供市民全天候使用。
工人在十五运会主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工作。
绿色环保方面,根据岭南地区气候和体育场馆的功能特点,何镜堂率领的设计团队从隔热、通风、遮阳三大要点进行改造。包括,外立面采用浅色外饰,外走道广泛采用遮阳设计,大幅减少了进入室内的热量;顺应主导风向增加通风开口,引入自然风改善室内热环境;首层增加1500平方米环形骑楼空间,提供更适合岭南气候的公共空间环境。此外,借助各层飘檐等设置光伏发电板约2300平方米,容量约368kW,每年可减少191吨碳排放。
惊!改造比新建还要难
“走进场馆,整体就很吸引人”,何镜堂如是描述看到奥体中心实体完工后的感受。他甚至直言:如果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这是新盖的(体育场馆)。
但是,回顾整个改造过程,这位操刀过众多知名项目的建筑大师,也不禁感叹:难!据了解,奥体中心改造工程体量庞大,室外场地改造面积达34.6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建筑面积也有18.3万平方米,然而工期仅有320天,且施工内容繁杂,涵盖拆改、机电利旧融合、电梯拆装等。“因为本身是一个20多年前建造的旧馆”,何镜堂进一步解释道,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所费心力丝毫不亚于新造一个馆。
已实体完工的十五运会主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部场景。
当天,看到眼前焕然一新的奥体中心,何镜堂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期待,十五运会举办时,活力、精彩、缤纷的场景在这座场馆上演,充分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风采。“更希望以后许多老百姓愿意来这里活动,变成全民共享的人民体育公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