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黄氏双江敬老尊贤,今日宴请60岁以上长者
清明时节,缅怀先人、传承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4月4日清明节,河源市东源县双江镇黄氏群众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黄氏双江七大房轮流接祖”传统习俗,当天5000余黄氏群众共聚一起,传承家教家风,弘扬文明乡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清光绪三年(1877年)版《黄氏家乘》记载,“黄氏双江七大房轮流接祖”习俗始于明朝,是当地民众每年共同参与的最大盛事。据介绍,双江黄氏先祖从福建邵武迁到宁化、上杭、长汀、龙岩、武平等地,再迁至广东和平、五华、东源、忠信、上莞、蔡庄桥头(今双江)开基立业,开基始祖为四世祖顺和、顺兴公两兄弟。其中,顺兴公(1368—1451年),曾任福建汀州府同知,生有七子。顺兴公八十三岁仙逝后,遗有行牌一座,每年限清明祭扫日临坟,七大房子孙各备衣冠,轮流迎送,此为“黄氏双江七大房轮流接祖”习俗的开端。
“顺兴公生七子,分别取名宗序、宗义、宗礼、宗钟、宗智、宗信、宗宁,这些名字的含义跟中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精神相契合。”中国当代文博专家、河源恐龙博物馆原馆长黄东在活动致辞中表示,“黄氏双江七大房轮流接祖”习俗是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传统文化,在河源乃至广东省都是少有的。
据介绍,今年由黄氏长房群众接祖。活动中,黄氏双江七房队伍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步行近5公里到黄氏顺兴公墓前祭祖,并进行迎祖仪式。接祖队伍前面中间举令旗,汀州同知牌紧跟在令旗后,队伍左大锣右大锣,左右四个迎牌紧跟其后,中间祖宗牌位,武士迎“回避”“肃静”牌护卫,这是古代官员出巡的阵容。
活动当天还在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桥头村举行了“千人宴”,宴席特别邀请家族中60岁以上所有长辈到场,践行弘扬“敬老尊贤”的良好家风。“顺兴公的孝顺家训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精神烙印。正是这份孝悌家风的滋养,让我们在外拼搏始终不忘家乡、不忘根本。”黄东表示,数百年来“接祖”习俗从不间断,对当地孕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双江镇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建设美丽家园,加快完善古驿道、省级自然保护区菊石遗址公园、赵佗故城、“战斗英雄”黄招强旧居等周边基础设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推动美丽圩镇和“多彩双江”建设取得新突破。
文字/摄影 南方+记者 黄敏立
通讯员 黄志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