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潮州城一片春明景和,有一种祖传的潮州季节限定“抹茶蛋糕”——粕籽粿在市井街头走俏。
作为这个时节最火热的“时尚单品”,相信潮州人对它都不陌生。传统粕籽粿是用朴树的嫩叶,和米舂粉,稍加发酵装入粿印或小碗蒸制而成的粿品,其形翠绿圆润,微微开口,其味甜回甘,民间认为有凉血解毒、清淤健胃的功效。
关于粕籽粿的由来,民间相传当年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州,潮人被迫逃入山林,饥不择食,只好采摘朴籽叶,果籽充饥,后清明节加工蒸制“粕籽粿”成为潮人吃的风俗,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清明食叶,端午食药。”这句俗语道出潮州人遵循自然规律的古老智慧,也反映了是潮州人利用“时令做时粿”的古老习俗。
关于何时开始食用粕籽粿已无从考据,但在古籍文献中仍可循得踪迹。清代《潮州府志·物产》中提及朴树(朴籽树)的分布,称其“叶可食,土人取以和米为粿”。饶宗颐总纂、翁辉东分纂的《潮州志·风俗志》中记载:“清明日扫墓,清明或上巳日人家多上冢扫墓,祭以牲礼,又取朴枳树叶舂粿,揭阳尤盛。”《揭阳县志·风俗》中提到清明时节“采朴枳叶捣汁和粉为粿”,并称其味清香,用于祭祀。潮汕民间歌谣、俗语中常有“清明食叶”的说法,暗合粕籽粿的制作传统。
潮州人的清明,自带几分古意。除了食用粕籽粿外,潮州地区的清明节习俗融合了中原古俗与岭南地方特色,既有慎终追远的祭祀传统,又包含顺应自然的踏青、荡秋千等时令活动,富有当地人文特色。
文字/剪辑:黄品
图片/摄像:陈锦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