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再创新高。
4月3日,多家黄金珠宝品牌的足金首饰价格突破960元/克大关,周大福、六福珠宝、金至尊、潮宏基等品牌报962元/克,老庙黄金961元/克。也有部分品牌价格未超960元/克,水贝黄金报740.18元/克,菜百首饰917元/克,老凤祥959元/克,周生生958元/克。
盘面上,据央视新闻报道,国际金价周三再创收盘历史新高,盘中一度触及每盎司3196美元,逼近每盎司3200美元整数关口。截至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黄金期价收于每盎司3166.2美元,涨幅为0.64%。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黄金交易所3日发布的《关于继续加强近期市场防范风险工作的通知》指出,近期影响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贵金属价格持续大幅波动,市场风险加剧。节假日临近,请各会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继续做细做好风险应急预案,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避险情绪升温,需警惕回调风险
评价国际金价近期不断走强,南华期货贵金属新能源研究组负责人夏莹莹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主要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美国加征关税政策落地后,全球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市场避险情绪高涨,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整体来看,我们预计未来金价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不过短期需警惕回调风险。我们预计黄金价格今年会上移至3400区域,具体位置取决于贸易政策的实施细节、地缘政治局势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夏莹莹指出,关税政策落地并不意味着短期利空出尽,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资金流入的趋势不会立即改变,即使关税政策落地,市场仍需时间消化其影响,黄金的避险属性仍将支撑市场。此外,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央行购金需求、通胀预期与降息预期等因素也将持续影响黄金价格走势。
一德期货贵金属分析师张晨则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4月3日凌晨,美国两项所谓‘对等关税’行政令正式落地,‘靴子落地’后,我们看到大类资产走势趋于一致,除美债一枝独秀外,黄金价格短暂冲高后开始回落,与美元、美股等资产一同下挫,显示市场短期进入衰退‘恐慌’情绪发酵阶段,但在上述政策中期对美国二次通胀趋势明确进而与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年内降息形成显著的预期差之前,预计黄金总体回调空间有限。”
博时黄金ETF基金经理王祥认为,国际金价突破3100美元不仅是地缘冲突、货币信用危机交织的产物,也是黄金千年货币史在当代的延续,黄金始终是人类避险情绪的重要“避风港”,“金饰消费代表黄金的消费属性,而黄金ETF及央行行为则代表其投资属性。消费属性驱动的资金是逆周期的,消费量与价格一般呈反比。而投资驱动的资金是顺周期的,这种边际定价参与群体的变化是黄金市场波动率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世界黄金协会2月5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金饰方面,受高金价压制,全球金饰消费量同比下降11%至1877吨;但金饰消费额同比增长9%,达1440亿美元。在中国市场,2024年全年金饰需求总量为479吨,较2023年减少24%。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近日预测,黄金价格有望达到3200美元/盎司,并称如果关税相关风险或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金价可能会达到3500美元/盎司,“黄金对冲尾部风险的作用再次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其次,除了避险需求之外,我们还看到投资者对黄金的长期配置需求增加的迹象。”
对黄金饰品品牌影响几何?
黄金的高价位,持续影响消费意愿已是行业共性。2024年以来,随着足金饰品价格一路走高,投资者也较为关注黄金饰品品牌的发展状况。
4月3日,周大福(1929.HK)发言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金价高位徘徊影响行业整体需求,令消费者购买金饰更加谨慎。尽管不同消费者出于不同需求购买金饰,但回归初心,金饰消费更多还是在于让消费者获得情绪价值,“周大福传福系列糅合传统文化、工艺与时尚设计,从2024年4月推出至今年1月底零售值已超过24亿港元。周大福故宫系列零售值自2024年8月推出至今年1月底亦已超过 16亿港元。”
上述发言人指出,周大福的定价黄金产品保持强劲增长,内地零售值于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3个月)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一倍,对内地黄金首饰及产品类别的贡献上升至18.7%。
周大福公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未经审核主要经营数据显示,集团零售值同比减少14.2%,其中,中国内地同比减少13%,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其他市场同比减少20.4%。按产品划分的同店销售增长显示,珠宝镶嵌、铂金及K金首饰在中国内地市场下降20.3%,而在中国香港及澳门市场则增长33.7%;黄金首饰及产品在中国内地市场下降15.3%,在中国香港及澳门市场下降36.2%。
定位高端品牌的老铺黄金(06181.HK)在金价上涨的背景下,与奢侈品相比显出“性价比”。老铺黄金2024年实现销售业绩98亿元(含税),同比增长166%;实现年内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约254%;经调整净利15亿元,同比增长253.4%。
4月1日,当被问及金价上行对公司的影响时,老铺黄金董事长徐高明表示,老铺黄金已较大程度摆脱与国际金价的直接关联。金价上升只会更加提升其产品价值,对销售不构成压力。老铺黄金坚持每年进行2至3次价格调整,无论金价处于下行通道还是持续暴涨阶段,都始终遵循这一既定的品牌运营法则。
老凤祥在3月11日(600612)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报告期内,老凤祥实现营业总收入567.93亿元,同比下降2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下降1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03亿元,同比下降16.34%。
老凤祥将业绩变动归类为两个原因。一是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加之黄金价格持续上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导致黄金珠宝消费疲软;二是由于黄金珠宝消费疲软,公司的网点拓展不及预期。
2025年3月15日,南京新街口商圈,老凤祥足金饰品。视觉中国 资料图
谈及金价的剧烈波动对黄金饰品品牌的影响,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黄金品牌的利润空间可能会受到一定压缩,因为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会直接增加生产成本。在金价上涨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通常也会发生变化,一是投资型需求增加,部分消费者会将黄金视为保值工具,增加黄金投资,如购买金条、金币或黄金ETF;二是首饰购买延迟,高金价可能使一些消费者推迟购买黄金首饰;三是二手黄金市场活跃,部分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出售手中的黄金首饰以获取收益。”
关于金价上涨对珠宝品牌上下游企业的影响,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曾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虽然黄金饰品加工总体成本稳定,但金价上涨也会间接提升加工工序的成本,比如产生的废料及损耗增加。
屈放进一步解释,对于上游公司,金价的上涨会明显带动利润上升,但同时也会提升购矿成本,剧烈的价格波动不利于其对于金价的定价,需要通过长期协议等措施稳定下游客源。下游销售行业本身利润有限,且同质化竞争严重,会因金价波动而冲击利润,也要通过与上游原材料企业签订长期合同来稳定成本,并通过新颖的设计和灵活的营销来扩大客源,“目前购金主力已经逐渐成为90后、00后的年轻人,由于前期同质化竞争严重,因此黄金行业近年来也出现改变,比如,各家企业都在试图加强特色化,个性化设计。”
也有行业人士指出,消费者正逐渐适应长期高金价。
截至4月3日收盘,周大福平盘,报9.8港元/股,总市值978.76亿港元;老铺黄金涨0.13%,报800港元/股,总市值1347亿港元;老凤祥跌0.16%,报51.51元/股,总市值269.46亿元;中国黄金跌0.23%,报8.78元/股,总市值147.50亿元;周生生跌1.89%,报7.250港元/股,总市值48.77亿港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