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武江:以千年古树茶为基,加快打造“武龙源”区域品牌。
又是一年绿涨破天光,云针绣春裳,明前采茶忙。春分至清明前,位于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牛郎山的近200亩茶园里,“百指翻飞擒翠色,一篓清鲜压露凉”的场景持续上演;续源村亚髻山的森林里,当地村民徒步数小时寻迹古茶树群落,将孕育一冬的清冽甘醇带上人们的茶桌。


原来,韶关市武江区的6万亩山林,还藏着2万多株古山茶树,部分树龄近千年,所产茶叶茶气浓厚,品质俱佳,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产业价值、经济价值。近日,南方+记者围绕武江区打造“武龙源”品牌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采访了韶关市武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良华。

南方+: 武江区龙归镇拥有2万多株古山茶树,部分树龄近千年,所产茶叶茶气浓厚、品质独特。请您介绍一下“武龙源”品牌的背景与核心特色。
刘良华:武江区龙归镇续源村古山茶树产区—亚髻山,海拔70—953.7米,地貌以低山区丘陵为主,年平均气温20.3℃,年平均降雨量1537mm,土质富含硒元素,空气质量和水质均为优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的古山茶树所产出来的茶叶非常清甜、醇香。

为了让龙归续源古山茶树走向市场,步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外地茶客品尝到这盏来自大山深处的香茗,2024年,武江区积极指导续源村党支部,成立亚髻山古树茶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布局打造“武龙源”区域公用品牌。

“武龙源”品牌名称取自“武江、龙归、续源”三地,商标设计融合山水元素,象征生态与人文的融合。其核心特色是以千年古树茶为基底,茶气浓郁、回甘生津,如“茶王”产品带有杏仁香气,辨识度极高,深受消费者认可。

南方+: 武江区通过“村党支部+村经联社+品牌运营商+茶农”模式推动茶产业发展,这一创新合作模式有何成效?

刘良华:该模式整合了多方资源,实现产业链协同。例如,续源村党支部成立亚髻山古树茶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2024年奇石村牛郎家庭农场扩产茶园60亩,带动销售4.8万元,并打造茶旅观光点,吸引千余人参观。同时,“武龙源”品牌与建行、移动等11家企业签约,销售额超50万元,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户受益”的共赢格局。


南方+: “武龙源”品牌如何通过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刘良华:要叫响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繁荣一方经济,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必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为下好这步茶产业发展“先手棋”,武江区聚力加快全区茶叶规模扩张、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入挖掘龙归镇续源村古树茶文化,积极推动龙归樟源古树茶开发项目完成,并打造以“茶旅+”为主题的客家文化特色山村农家民宿景观,奏响武江区茶业助力乡村振兴“致富乐章”。


南方+: 未来,武江区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重点规划?
刘良华:一是扩大古茶树保护与开发规模,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二是深化与省农科院合作,提升制茶工艺和产品附加值;三是强化品牌宣传,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提升知名度。

去年武江区着力构建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并制定《韶关市武江区乡村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明确武江区财政统筹1000万元作为乡村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并支持以镇为单位或跨镇组团,着重引导发展粮食、茶叶、药材、兰花、蔬果、预制菜等六大板块,谋划乡村产业项目,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我们将继续落实《乡村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扶持茶企与农户,力争将“武龙源”打造为大湾区特色农旅名片。

相信“武龙源”区域公用品牌的构建,将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发挥了品牌集聚效应,有力带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发展,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
文字:南方+记者 唐音
图片:杨韬 唐音 武宣
视频:杨韬 骆伟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