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韩山师范学院举办追思纪念校友黄旭华座谈会,回顾黄旭华的壮阔人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激励师生校友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赓续韩师人精神特质。会上提出,将通过建设“黄旭华功勋馆”、设立“黄旭华创新实验班”等,传承黄旭华院士的精神。
座谈会现场。
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这位伟大科学家曾有一段辗转求学的艰苦岁月,正是在韩山师范学院度过的——他在1939年借读于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初中部。韩师档案馆里保留有他的学籍档案及珍贵的韩山师范学校借读生入学证(第廿九号)。他曾说:“我没书读的时候是韩师给我书读。”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座谈会上,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海春追忆了黄旭华院士的卓越人生及其与韩师的不解之缘。他指出,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赤子丹心、矢志报国的一生,更是“深藏功与名”、默默奉献的一生。“作为韩师人,我们不仅为拥有这样的校友而自豪,更应以他的精神为指引,为科技进步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刘海春表示,作为黄旭华院士的母校,韩师将以“三个结合”赓续其精神血脉: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把黄旭华精神植入校风、教风、师风与学风;与“文化育人”相结合,把黄旭华精神转化为可观、可感、可触摸的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把黄旭华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具体而言,韩师将把黄旭华院士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包括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融入师德师风学习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同时,建设“黄旭华功勋馆”,展示黄旭华院士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韩师还将筹划设立“黄旭华创新实验班”,深化“新工科”建设,不断推动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校友、揭阳老促会会长吴平河,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郑耿忠,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卢裕钊,教务部部长袁德辉、关工委副主任詹成养以及黄旭华院士亲属代表、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黄旭华院士精神的理解,以及对传承黄旭华院士精神具体举措的思考等。
南方+记者 杨可 通讯员 卢裕钊 蔡焕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