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奋进开新局!潮州市各区县政府工作报告亮出发展新思路

南方+

在春意盎然的3月,潮州市潮安区、湘桥区和饶平县相继召开两会,各区县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为新一年的发展谋篇布局、举旗定向。立足自身优势,各区县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抓手,深入“重大项目突破年”“城乡品质提升年”行动,围绕产业升级、城乡融合、民生福祉等关键领域,纷纷推出一系列新思路与新行动,展现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与创新活力。

从潮安区的“十个抓攻坚见实效”,到湘桥区的“四个计划”,再到饶平县的“十个新突破”,各区县正以崭新的姿态,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践新篇章,为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贡献区县力量、注入强劲动力。

1

锚定“全域美丽” 提升城乡品质

综观三份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各区县都把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放在首位,并提出要锚定率先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补短板、强弱项、抓关键、创亮点,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县域强”是各区县的关注点。潮安将围绕“工业强区”发展定位,加快推进省级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卫浴、现代食品、现代商贸等特色产业,打造瓷泥产业园等产业平台,抓好“糖果小镇”、万洋众创城等引领性项目,构筑县域经济强引擎。饶平提出“用心建设品质县城”,要抢抓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机遇,抓住县城这个载体攻坚突破,系统谋划储备县城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优化城区商贸、物流、公共服务等综合配套和功能集成,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2%。湘桥将以“一镇一策”做强“一镇一业”,提升意溪大米、磷溪卤鹅、官塘牛肉、铁铺水果等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发挥迎春花市、卤鹅文化周、杨桃美食周等活动的带动作用,持续壮大19个“一村一品”规模,新增培育11个村级特色优势产业。

在抓好典型培育、示范项目上,各区县各有侧重。潮安区将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全面推行“带长制”,加快凤凰茶谷等5条示范带打造。湘桥区将推动各村精心打造一个示范点位、各镇街系统规划一条示范线路,确保全域提升有突破、特色发展有亮点。该区还将深化与深圳市福田区的帮扶协作,配合潮人公园建设,完成仙洲岛环岛碧道及风貌提升项目,引进农事体验、临江民宿、高端酒店等业态,打造“福润仙洲”的亮丽城市名片。

聚焦“全域美丽”,各区县都在实施“城乡品质提升年”行动上铆足了劲。在拆、建、管“三字经”的基础上,潮安还将聚焦“谋”字,“一张图式”推进水利、交通等10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12个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完成24条省级典型村村庄规划编制。在提升环境品质上,潮安提到要坚持产业发展与城乡风貌提升并重、城乡风貌提升与绿美生态建设并举,全面整治提升枫溪陶瓷城,打造展现潮州工业发展、产业发展的示范窗口。饶平将坚定扛起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主战场责任,优先打造6条精品示范带,让入粤客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新饶平。而湘桥更注重“城市更新”,将持续实施“微更新”“微改造”,保护传统街巷肌理,推进古城沿城墙地带街区风貌提升等项目,统筹推进外立面改造提升、天台违建物拆除、“三线”整治等工作,使古城天际线更美观协调。此外,饶平、潮安都提到了“精细管理”,并把重点都放在深化涉水事务一体化改革、完善“两违”防控查处网格等领域上,饶平还提出要组建环卫应急队伍等措施。

1

聚焦“项目为王” 扩大有效投资

在实施“重大项目突破年”行动上,三份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项目为王,动工为先”的理念,并一一列出开展项目策划、提速项目建设的做法。例如,通过策划专班统筹调度、第三方机构专业指导、区镇联动整合打包谋深谋实各个项目,以“规划统筹+资金拼盘+经费归垫”滚动运行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每周一跟进、半月一会商”的项目推进机制,实现从立项到完工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等,饶平还提出每月梳理一次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对投资不达预期、进度严重滞后的“蜗牛项目”实行挂牌督办,视情况予以“红”“橙”“黄”三色预警。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性、推动项目动工的紧迫性不言而喻。

在招商引资方面,各区县都表示要“狠抓”“多渠道推进”“加力实施”。潮安提出,要举办“家乡行看变化”等活动,积极引领产业回归、资本回归、总部回归。饶平将广泛发动在外饶商侨商和商会把优势资源带回饶平,招引一批优质企业落户饶平、一批社会资本投资饶平、一批优秀人才到饶平创业。湘桥将持续推进产业链招商和集群化招商,加快建立“招商资源库”和“备选项目库”。

突出产业倍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样是各区县的关键词。潮安提出,深入实施“链长+链主”双链制,瞄准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引导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上持续下功夫,“一链一策”加快方式转型、工艺变革、质效提升、业态演进,力促优势产业产值达到440亿元;将深化与湾区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共建潮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培育。饶平将做优做强企业方阵,加快推进15万吨废铅酸蓄电池综合利用生产线技术改造、智能冷链仓储与加工生产设备自动化技术改造等40个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湘桥也鼓励企业结合发展需要引进新设备、新系统、新生产线。

在产业发展方面,各区县均注重“新旧并重”,但各有侧重:潮安加快陶瓷产业与小家电、大健康、电子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等产品研发,拓展延伸陶瓷灯具等新模块,还要支持不锈钢产业向卫浴五金、医疗器械、消费电子等产业延链拓链,创新发展高端化、功能性、高附加值、抗菌型不锈钢产品,并推动印刷包装及塑料产业向环保绿色产业转型,联动现代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需求。饶平将在巩固提升食品、种业、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海上风电、海工装备制造、海上风机网箱一体化养殖、冷能利用、海水制氢、海水制氯、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重点产业等。湘桥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前瞻布局生物基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特别提到要推动翔鹭光伏用超细钨合金丝等项目投产,扩大前沿新材料产业规模量级。

质量立区、质量立县工作也被重点提及。凭借“工业强区”底气,潮安将实施质量强区三年攻坚计划,开展重点产业质量提升“九大行动”,以庵埠、彩塘、古巷、凤塘、登塘等镇为重点区域,培育打造一批质量强镇,探索创建国家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同时,强化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与授权管理,筹建凤凰单丛茶、东凤芡实2个“地理标志驿站”,建设“凤凰镇单丛(枞)茶”地理标志特色镇、中国(古巷)智能坐便器专业镇。在增强产品质量竞争力方面,潮安将构建动态化、精细化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扩大首席质量官制度在企业中的实施覆盖面,“一链一策”推动陶瓷、食品、不锈钢等重点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力争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3%以上。饶平将培育提升陶瓷、水族机电、智能茶具、水产、食品等特色产业集群整体质量和区域品牌,提升质量竞争力和品牌溢价力。

1

围绕“工商并举” 大力提振消费

仔细翻阅三份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各区县都强调“工商并举”,提出要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提振消费,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与活力。

在加速区域联动发展方面,潮安将主动配合好粤东城际铁路潮安段、潮汕大桥等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入汕潮揭都市圈。饶平将以交通“硬联通”深度对接大湾区,推动经济融合持续加深。聚焦深化对口帮扶协作,潮安将通过“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模式,引导支持企业在深圳、广州等湾区核心城市建立研发总部,在潮安布局生产制造环节、新产品线,高效承接湾区优质资源溢出和优质项目转移。饶平将深化深圳市盐田区横向对口帮扶协作,用好“盐田—饶平汇智谷”反向人才飞地,以产业协同、供应链协同融入大湾区“经济圈”。

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引进来”?“会展经济”成为关键词。不同的是,饶平、湘桥将更多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而潮安将转变“政府办展”理念,推广市场化办展模式,高水平办好第三届“潮食会”、智能卫浴产业大会等“家门口”的展会,让潮安展会水平更高、名声更广、影响更大。规划打造智能卫浴陶瓷品牌馆,加速庵埠食品、凤凰茶叶等特色专业市场落地,推进信基沙溪全球采购中心项目,系统构建“前展+后厂”“采购+展销”一体化商贸体系。在这方面,饶平也将加快建设粤闽茶叶交易会展中心,打通产销转化渠道,推进“内外贸、产供销、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助力更多企业拓市场、抢订单。

 “提振消费”无疑是今年经济领域的热词,消费活了,经济才能精彩连连。对此,三区县都将深度挖掘消费潜能,通过政府补贴来刺激消费,如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等,以此拉动线下销售和线上销售,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注重消费场景创新,如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如夜间经济、特色商业街区等。潮安提出谋划建设专业汽车商贸城,提振枫溪商圈、庵埠商业旺埠、金石商贸副中心等特色商圈商贸经济;饶平将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文博展览、体育赛事、美食展销、民俗体验等系列活动,探索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点;而湘桥将支持举办展销集市、餐饮美食、演艺娱乐等夜间经济主题活动,繁荣“小摊经济”多元消费模式。

文旅同样是提振消费“组合拳”的重要一“拳”。各区县政府工作报告把“文化赋能”“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单独一章进行阐述。其中,湘桥区将以“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牵引,持续推进古城保育活化,助力“潮人绣古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在做好文化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各区县还将加快文旅业态开发。如潮安提出要探索“融、创、传”活化模式,用好“大吴泥塑”等文创IP,走好推介路线,培育“展示+体验”“研学+非遗”等新业态;饶平将创新“美食+旅游”“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模式,打造一批展现饶平风貌的精品旅游路线,更好实现“引客入饶”“引客旺饶”。湘桥将以“府楼猴”、英歌舞等文创IP为重点,融合潮绣、潮雕、潮瓷等非遗精品,设计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打造一批网红爆款,推动“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让文旅服务更为优化规范,也是各区县的追求。饶平提出,要推进民宿管理规范化建设,做好民宿登记备案和监督管理。湘桥则将开展酒店住宿提质增量行动,培育引进高端星级酒店、精品民宿等,让更多旅客“留潮过夜”。湘桥还将推广应用“潮游古城”文旅综合管理平台,开展星级商户评比,共同营造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的市场环境。

今年,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将在潮州举办。坚定不移做好“侨”的文章,成为潮州全市上下的主旋律。对此,潮安将以浮洋镇大吴村入选“广东美丽侨村”为契机,全面推广海外潮团常态化联络机制和经常性走访交流活动,完善侨情资源库,凝聚潮侨潮商潮团力量。湘桥将以潮州文化凝心聚力,用好用活潮剧、潮州大锣鼓、潮州工夫茶等侨乡文化载体,大力开展寻根研学、潮语培训等活动,推动潮州文化国际传播。

攻坚重点领域 激活发展动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各区县提出,要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攻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关键一招”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在这方面,潮安的关键词是“破立并举”,饶平是“改革求变、对接政策”,湘桥则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是各区县持续推动的重点工作。潮安提出了很细致的举措,如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实质性运行“视频办”、拓展延伸跨域通办,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探索实行“产业园区+便企点”模式,全面推广“代办制”,加快形成两个政务中心全区通办、三个分中心功能互补的“2+3”政务服务平台格局。饶平和湘桥都提到“高效办成一件事”,饶平将把多部门分头办理的“单项事”整合为“一件事”,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理,并推行“交地即交证”“竣工即交证”等项目建设登记服务改革,推广应用电子证照。湘桥将探索本地区特色“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还提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以“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赋能政务服务高效化和智能化,构建多级互通、人机协同共治的智慧政务体系。

在深化土地管理改革方面,潮安将用好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等政策红利,建立“两个项目清单”,完成产业用地收储1000亩以上、出让800亩以上,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00亩以上、供而未建土地200亩以上。饶平要大力推进联饶镇等试点区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等重点板块连片开发,村镇工业集聚区、零星工业用地等升级改造、集中开发。湘桥将按照“整体统筹、分步实施、滚动式发展”的思路和“先易后难”的原则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总投资4.13亿元的15个项目开工建设。

在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各区县都提出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行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通过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资金跟着产业走、跟着项目走”,确保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在税收征管改革,也都提出了“以数治税”。值得关注的是,饶平将探索实施“金融+产业”联动模式,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清单,政银企联动打通融资堵点,进一步提升存贷比。

在深化、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各区县也提出了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域特色的措施。潮安将开展产业“新工匠”、农村青年人才等培养计划,全面推进新型学徒制培训和生态链自主评价,推动本地职业学校同特色产业“校企合作、专业共建”,“订单式”培育专业技能人才。饶平将发挥省级重点实验室分中心“岭头单丛综合研究中心”、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产业示范基地等平台优势,做深做实“产学研”合作,同步落实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并通过探索实施“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模式,丰富拓展引才渠道。湘桥也将创新实施“周末专家”“云端顾问”等引才模式,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急需紧缺人才编制周转池”,按照“专编专用、动态管理”原则,精准引进医疗卫生、教育等重点领域人才。

南方+记者 杨可

编辑 余丹萍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