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访俄,释放五个重要信息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丁戈隆东

3月31日至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邀访问俄罗斯。

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了王毅,王毅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了多轮会谈,王毅还接受了“今日俄罗斯”国际媒体集团专访……

这是一次重要时间节点上的访问,从中可以读取五个重要信息。

1.中俄合作不受外部干扰,所谓“反向尼克松战略”不适用中俄

“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王毅概括总结了当前中俄关系的三大特质,充分诠释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稳定性。

特别是近年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指引和关心推动下,中俄关系成熟、坚韧、稳定,政治互信不断加深,战略协调更加紧密,务实合作持续深化,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但近段时间,随着俄美互动升温,有些人不甘寂寞,开始炒作所谓“反向尼克松战略”,认为美国特朗普政府试图复制尼克松当年联华制苏的剧本,欲拉拢俄罗斯制衡中国。国际格局早已今非昔比,大国关系也不是小孩“过家家”游戏。这样的炒作不仅与事实不符,而且是将国际政治简单交易化,根本上是陈旧的冷战思维在作祟。

中俄合作从不针对第三方,也绝不受外部干扰。正如王毅所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历经国际风云考验,站立时代进步潮头,稳如泰山,牢不可撼。”

2.中方乐见俄美互动升温和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一切努力

近期,普京总统同特朗普总统两次通话,俄美两国团队也开展了多次接触,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和改善俄美关系进行认真商讨并取得一定共识。

王毅评价说,俄美刚刚迈出恢复正常接触的第一步,这有利于推动大国关系格局趋于稳定,有利于给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带来积极预期;虽然这只是迈向和平的一小步,但这一步是积极和必要的。

俄美都是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的和平安宁,包括全球战略稳定负有重大责任,中方乐见俄美互动升温,主动为不确定的世界提供更多的稳定因素。

从乌克兰危机爆发第一天起,中方就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寻求政治解决,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争取和平的努力,也愿通过“和平之友”小组继续为和平积累国际共识,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3.美方现阶段要求中方加入中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前不久,特朗普公开表示,“无核化”将是他第二任期的一个目标,他希望与中国和俄罗斯就减缓、停止制造核武器达成协议,让三个国家最终同意削减一半的国防预算。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理应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进一步大幅、实质削减核武器,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创造条件。特朗普的言辞表面上看是呼吁全球无核化,推动全球核裁军,但实际上是为了保持对中俄的核优势,维持美国的军事霸权地位。

自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中国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承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无意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始终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核裁军进程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原则,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中美核力量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两国核政策、战略安全环境也完全不同,现阶段中国不会参加任何三边核裁军协议的谈判。

4.中俄已就支持彼此举办“80周年”重要纪念活动进行了全面对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多年前,中苏两国人民分别在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上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和纳粹法西斯,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80年后的今天,中俄作为动荡世界中的重要稳定性力量,坚定站在国际正义一边,同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民一道,捍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反对任何否认、歪曲、篡改二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

今年,中俄双方都要举办“80周年”重要纪念活动。双方就纪念活动“全面对表”,既体现了对彼此的坚定支持,也是为了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5.中俄两国元首年内将开展重要交往,再次书写中俄关系的新篇章

“相信两国元首年内重要交往将再次书写中俄关系的新篇章。”王毅向普京总统转达了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并且透露了两国元首年内重要交往安排。

据上观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自国分析王毅此次访俄是“为中国领导人可能的出访活动打前站”。报道还称,拉夫罗夫上月(2月)曾在俄罗斯杜马会议上表示,习主席或于5月访俄出席胜利日纪念活动,普京则计划于8月底9月初访华。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张位进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