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兴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票决通过了兴宁市2025年度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十件民生实事如下:1、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服务和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2、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和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3、保障重点群体稳定就业;4、帮扶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县域高中教育教学水平和提高特殊教育生均经费保障标准;5、提供孕产妇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6、选聘医疗专家帮扶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和完善居民医保激励机制;7、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抽检力度和开展放心消费活动;8、提供更加普惠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9、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10、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附:兴宁市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一、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服务和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持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有需要的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服务及指导、心理支持和能力综合评估等上门服务。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持续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超过40%,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提高到65%。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超353人次,全市养老机构院长和养老护理员培训上岗。评定为一级以上服务等级的乡镇级公办养老机构、评定为二级以上服务等级的县级公办养老机构建有率达到80%。(主管部门:市卫生健康局、市民政局)
二、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和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逐步缩小城乡社会救助差距,农村低保标准占城镇低保标准的比例达到77%以上,城乡低保补差水平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城乡低保补差水平。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时高效处置预警信息,实施精准化救助。加强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探访关爱服务,实现建档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全覆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202元、270元提高到209元、280元。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省定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2295元提高到2375元,散居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从每人每月1484元提高到1536元,集中供养、散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分别按照集中供养、散居孤儿的保障标准执行。(主管部门:市民政局)
三、保障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全市新建1个就业驿站,对2024年运营评估合格的驿站给予资金补助。募集就业见习岗位超300个。落实外卖骑手、即时配送骑手、网约车司机、同城货运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主管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帮扶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县域高中教育教学水平和提高特殊教育生均经费保障标准。推动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构建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共享机制,实施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提高村幼儿园的保育教育水平。打造1个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牵头的幼儿园共同体,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从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阶段生均拨款政策向特殊教育倾斜,惠及残疾学生超457名。(主管部门:市教育局)
五、提供孕产妇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为2500名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为2500名新生儿免费提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蚕豆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主管部门:市卫生健康局)
六、选聘医疗专家帮扶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和完善居民医保激励机制。聘请8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疗专家到县级公立医院工作,聘请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退休医生到1家升级建设的中心卫生院担任首席专家。自2025年起,鼓励居民连续参保,对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的参保人员,之后每连续参保1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3800元;鼓励居民加强健康管理,对当年未发生居民医保基金报销的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次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3800元。两项激励额度可累加。连续参保激励和零报销激励累计提高总额不超过所在统筹地区大病保险原封顶线的20%。(主管部门: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
七、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抽检力度和开展放心消费活动。食品抽检量超每千人5.5批次。食用农产品快检不少于3万批次。全年完成药品监督抽检40批次。新增放心消费承诺单位28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12家。(主管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八、提供更加普惠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通过线上12338妇女热线和线下广东省妇女维权信息与服务站(兴宁站)向青少年免费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服务,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完善12355线下阵地、队伍建设;向青少年免费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服务。(主管部门:团市委、市妇联)
九、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新增乡镇污水管网2公里,新增乡镇污水处理能力3000吨/日。(主管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十、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升级改造农村公路超50公里,实现县道四级升三级,增加行政村通双车道公路,提升县域副中心、中心镇、典型镇以及产业旅游资源等节点的通达水平。(主管部门:市交通运输局)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李宗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