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缅甸7.9级地震发生至今,已过去了整整四天。
这场2025年以来全球最大震级地震,给曼德勒、内比都等缅甸重要城市造成了极惨烈的影响。截至目前,强震已造成2719人遇难,另有4521人受伤,约441人失踪。其中,3名中国公民遇难、14人受伤。
缅甸此次地震为何破坏力如此之强、影响范围如此之广?近日,广东、河北等省份都发生了3—4级地震,是否与缅甸地震有关?地球开始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3月31日,中国救援队和公羊救援队合作在缅甸曼德勒天空公寓成功救出一名孕妇。 图源新华社
一场近两百年的“蓄力”爆发
缅甸7.9级地震的破坏力远超常规地震量级,堪称这个南亚国家百年来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强震不仅造成曼德勒地区的重大伤亡,其冲击波甚至波及700公里外的泰国曼谷和中国云南。英国剑桥大学地震学家詹姆斯·杰克逊形容,这场强震“如同一把巨刀切入地球”。
缅甸地震破坏力如此之强,甚至被世卫组织称之为“摧毁了缅甸中部”,原因何在?
这是3月28日在缅甸曼德勒省拍摄的地震后受损的建筑。图源新华社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王墩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震级高达7.9级,属强烈地震;
其次,震源深度较浅,不同机构测定为10至30公里,导致能量直接传导至地表;
再者,震中区域建筑抗震标准较低,或没有进行抗震设防,加剧了灾害损失。
从地质角度来看,这场地震,与一条贯穿缅甸南北、长达约1600公里的走滑断层——实皆断层有关。其命名来源于缅甸实皆省,而走滑断层是指地壳中的两块岩体沿水平方向相互滑动,而非上下错动。
“这场地震是因为印度板块持续向东俯冲挤压欧亚板块,导致缅甸中部的实皆断裂带发生右旋走滑错动。”王墩说。
3月28日,缅甸地震后,周边邻近地区都有明显震感。图源视觉中国
历史上,该断层多次引发强震,1839年曾发生过一次8.0级的地震。对地震学家来说,这里再次发生地震并不奇怪,国际地震学界对此早有预警。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彭志刚认为,从1839年到现在近两百年的时间,如果实皆断层的滑移率(即沿断层积累的应力)约为每年2厘米,那么这段时间已经积累了大约4米的累积应力(即断层错动4米)。
板块活动和推移形成的能量已长期积累,正如一个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一旦“引爆”,足以产生7级以上甚至更强的地震。
此次强震后续会影响国内吗?
此次地震前后,广东以及全国多地发生3—4级地震,引发讨论。
3月24日,四川叙永县附近发生4.8级左右地震;3月26日,河北永清县发生4.2级地震;3月29日,云南会泽县发生4.4级地震;3月30日,广东高州市发生3.0级地震……
这些地震与缅甸地震是否相关联?
分析距缅甸较近的云南、广东地震,专家给出了一致的意见——
“从构造单元划分来看,云南处于川滇地震带,依据我们现有的认知体系,应属于不同构造单元引发的。”王墩说。
广东地震台台长王力伟表示,高州地震发生在东南沿海地震带,与缅甸地震间的距离较远,且处在不同地震带上,它们之间没有直接关联性。
3月28日,在缅甸曼德勒省,车辆从地震后受损的建筑前经过。图源新华社
尽管如此,专家提出仍需高度警惕此次地震对周边区域所产生的后续影响。
要知道,地震释放的应变会导致周边区域应力重新分布,部分区域应力增强可能提升地震风险,而应力减弱区域则风险降低。
王墩提醒,这样大的应力应变释放,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俯冲交汇的其他部位,比如我国的青藏高原,甚至是否影响到了我国的川滇地震带,目前我们还不能得出非常清晰的结论,“比较谨慎且认真地观测、追踪这些地区的地震活动,应该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3月31日,中国蓝天救援队队员在缅甸曼德勒白云酒店震后坍塌现场开展搜救行动。图源新华社
今年以来,全球多地传来发生不同震级地震的消息,是否意味着进入地震活跃期了?
王墩表示,从数据来看,地震发生频率还是处在正常范围,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据全球地震监测结果显示,全球每年大概会发生120—150次的6级以上地震。据统计,2025年,截至3月30日,全球共发生了19次6级及以上的地震事件。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高孟潭接受采访时认为,今年以来全球的地震活动总体上来讲,比往年要低。
有网友疑问,缅甸地震发生在清明节前,是否与自然节气有关。
王墩解释,从统计学上看,并未发现这种大型的、具有广泛破坏力的大地震与气候等因素存在明显关联。7级及以上强震,其发生主要是构造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过,规模较小的微震,有时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发生得较为频繁。”
驰援救灾,中国力量在行动
地震发生后,缅甸官方公布的伤亡数据迅速攀升。
截至目前,强震已造成2719人遇难,另有4521人受伤,约441人失踪。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表示,遇难人数可能将超过3000人。
多个国家伸出援手,八方力量紧急驰援!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持续开展搜救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持续开展搜救
危急时刻,云南、北京、广东、香港等多支中方官方与民间救援队,先后抵达缅甸地震灾区。
强震次日,中国救援队就抵达了仰光国际机场,为更好把握震后“黄金72小时”,救援队员选择在大巴上过夜,星夜赶赴灾区。
3月30日,深圳公益救援队首批派出23名专业救援队员和一条搜救犬。救援队队长石欣接受采访时说,当地余震不断,“中间5级以上的余震我们都遇到过好几次”。
通过无人机勘测废墟情况、以搜救犬寻找生还者……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来到缅甸地震灾情严重的曼德勒艰苦奋战。
3月31日,中国政府首批援助物资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 图源新华社
资源匮乏、信号不良等不利条件,是对精神和体能的双重考验,但救援队员们仍斗志不减,与时间赛跑,全力开展搜救。
3月30日,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在内比都一家医院的废墟下,救出一名被困近40个小时的老人;中国湖南岳麓蓝天救援队与当地消防队在曼德勒佛学礼堂所在地合力救出一名幸存者。
3月31日凌晨,由北京消防、深圳公益救援队等组成的中国救援队在曼德勒长城酒店一楼救出一名被困近60小时、怀孕3个月的年轻女性;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公羊救援队在曼德勒天空公寓,接连救出一名幼童、一名孕妇和一名29岁女子。
截至当地时间4月1日8时,中国救援队伍共搜救出8名幸存者。
3月31日凌晨,深圳公益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长城酒店参与救出一名被困女性。南方+资料图
每一次灾害面前,总有一些力量令人振奋,总有一丝温暖直击人心。
还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正在赶往缅甸。让我们一起加油!
部分内容来自新华社、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
采写:话题研究员 段江含 赵晓娜 刘长欣 王诗堃 魏伯航
策划:纪蓓 邢泽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