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的蜂
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4月1日,广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12条“干货”举措,助力广东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极具先导性、战略性、颠覆性的产业。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广东洞察时与势,抢先站上新风口。
(一)
2月5日,新春上班第一天,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书记重点提及三家明星企业,分别是华为、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并提出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2月18日,距离“广东新春第一会”还不到两周,广东又专题召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省委书记、省长联袂出席,数十名科学家、前沿科创企业代表参会,重点围绕广东集聚发展相关产业谈认识、说体会、提建议。
此外,广东省长还亲自担任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此次出台的《若干政策措施》,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摸排了全省产业链短板,梳理资金、人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数据要素等资源需求,提出的12条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操性。
从明确战略方向,再到政策细化实施,广东蹄疾步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狠抓落实,全力奔赴破土而出的产业盛宴,迎接人机共生的智能世界。
(二)
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不仅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广东有基础有条件、完全能够做大做强的新增长点。
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已经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产业基础厚实、发展空间广阔。
科技创新方面,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鹏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智能算力平台,光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昇腾生态研究院。
先进制造方面,广东产业规模、配套能力等位居全国前列。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三成,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约占全国一半,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
市场应用方面,广东实体经济场景丰富,产业化应用广,可以让产业科技创新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帮助安全适用的产品尽快走向市场、做大规模。
(三)
细化政策支持,强化资源保障,才能推动更多力量向产业发展聚焦用力。
《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政策供给、要素保障、拓展场景、人才引育等方面,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六个一批”。
一是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面向全球加强协同创新,争取更多创新资源落户广东。
二是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如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三是部署一批高能级平台,推动现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学研平台能级提升、联动发展,因时因势谋划高能级平台。
四是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突出人工智能、机器人在重点领域应用赋能,组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开展“机器人+”行动,挖掘开放应用场景。
五是引进培育一批优秀人才,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求和重点任务,把吸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所需人才作为“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
六是完善一批标准法规制度,对主导制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分别给予资助。
这些措施含金量十足、诚意十足,将在全省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信心,也期待更多有志青年、企业家、科学家和投资者到广东投资兴业,用好、用活、用足这些政策。
坚定信心,坚强决心,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向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奋力奔跑,广东正在全力塑造产业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