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江镇官下村:“茶话议事”解锁治理密码,家门口协商润民心|党建引领 善治丰顺

南方+

潭江镇官下村依托茶产业特色,创新推行“家门口协商、以茶话事”制度,将茶桌变为议事桌,以茶香氤氲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矛盾化解及时化。自实施以来,官下村矛盾纠纷显著减少,村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探索出一条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新路径。

“三茶”润心,架起干群“连心桥”

官下村以茶为媒,将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点、老祠堂等打造为“茶话议事”阵地。村党支部牵头确定村支书为“主泡茶人”,镇驻村领导包案重点信访问题,成立镇村两级专班,通过“泡茶、碰茶、续茶”三步工作法,在茶香中倾听民意、纾解民忧。针对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突出问题,干部与群众“同坐一张桌、同喝一壶茶”,以“和风细雨”替代“疾风骤雨”,推动矛盾化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

制度筑基,织密治理“经纬网”

健全“下基层解信访”工作机制,镇村两级干部常态化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建立问题台账,逐件制定方案、落实责任人。创新“茶话调解”模式,组建由村干部、乡贤、“五老”组成的调解队伍,在茶叙中摆事实、讲道理,让“硬骨头”在“软环境”中化解。

法治护航,培育文明“新风尚”

官下村多措并举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利用村道标语、横幅、入户宣传等载体普及法律知识;组织村民参加法治教育培训;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议定期梳理民生诉求。村民从“被动守法”转向“主动用法”,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村民安全感显著提升。

长效聚力,激活治理“动力源”

建立矛盾纠纷调解长效机制,定期召开村民会议排查问题,集中讨论解决方案,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通过“茶话议事”平台,村民不仅参与决策,更成为治理主体,自治活力持续释放。

官下村实践表明,基层治理需立足乡土文化、创新方式方法。“茶话议事”制度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治理相结合,以“柔性协商”破解“刚性矛盾”,以“小事不出茶桌”推动“大事不出村镇”。这一模式不仅传承了“以和为贵”的乡土智慧,更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为乡村善治提供了鲜活样本。

南方+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陈亮青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