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哥”中国行,打破西方的“成见大山”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青的蜂

02:11

“甲亢哥”中国行,带美国网友看到一个真实中国 | 叮咚视评

在经历了“小红书对账”之后,中西方民间交流再度上演名场面——

一名在YouTube上坐拥3700万订阅者的美国网红“甲亢哥”(英文名“IShowSpeed”)近日来到中国,在上海、北京、河南、成都等地连续开启直播,引发了一场中外网友共同参与的互联网狂欢。

(一)

第一次来到中国的“甲亢哥”玩得很嗨,也时不时出现“瞳孔地震”:

站在黄浦江边,满眼高楼林立,他不由感慨“这是中国真正的样子”;

眼看高铁要进隧道,嘴上说着“信号要没了”,结果直播画面毫无波澜,直呼“中国太疯狂了”;

坐上中国的电动车,强大的马力和推背感让他感到兴奋,“这比我的兰博基尼还快吗?”;

00:11

拥有3700万粉丝美国网红“甲亢哥” 现身河南学习中国功夫

踏入少林寺体验硬功夫,被棍子打得露出“痛苦面具”,师傅对他说:“确实很痛,这就是中国功夫!”……

情绪在惊叹、欣喜、震撼中切换,但不难看出,这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二)

值得注意的是,“甲亢哥”并不是单纯通过阅读旅游资料做攻略,然后如独行侠一般到中国走马观花。

事实上,他一路与新结识的中国朋友交流,行程中充满了意外和惊喜。

00:13

粉丝贴脸开大,打不过就加入? “甲亢哥”嗨唱《阳光彩虹小白马》,外国网友惊叹6小时直播全程网络无卡顿!

在一处公园,他与中国粉丝合唱《阳光彩虹小白马》;

在爬长城时,一名阿姨热情地拉他合影,十级美颜把他变成了韩系欧巴;

他还和网友在街头踢起了足球,结果被晃倒后“恼羞成怒”……

一镜到底、没有编排、没有滤镜,所有的夸张反应都源自真实体验。

从“甲亢哥”的镜头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不经修饰的市井生活,这正是中国社会最生动的微缩景观。

而通过外国网友的留言,我们才知道这种真实多么可贵。

当镜头扫过大街小巷,有网友说,“原来中国街道这么干净!”

对比了街头的秩序感,有外国网友感叹“原来中国这么安全。”

还有网友评论,“第一次知道中国有肯德基”。

(三)

通过网络对话交流,人们打破了原先的刻板印象与思维定势,文化差异反而成为增进理解的催化剂。

比如,有的海外网友意识到中国人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同样鲜活的个体,国内观众也发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如此令人羡慕”。

这种跨越国界的互动,恰恰证明了真诚和真实的力量。

跨文化的对话也正在重塑全球舆论场。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占着国际话语权,中国一直被刻意地塑造为“他者”,处于被排挤、被评判的边缘弱势地位。

所谓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不少网友也被带偏了。

然而,数字时代的民间交往,正在打破这些人为制造的“认知盲区”“信息茧房”。

从破圈出海的“China Travel”,到小红书上的“厨房辩论”,“铁幕”和“壁垒”屡屡破功。

某种程度上,“甲亢哥”的直播也是一个棱镜,它给外国网友开了一个“全景天窗”,让人们以真实所见校正对华认知。

(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国家关系的根基在于民众之间的亲密互动,中美民间交往的深厚活力,源自无数普通人跨越山海的亲身实践、影像记录与心灵共鸣。

正如网友所言:“当政客还在喋喋不休时,年轻人已经用脚步丈量世界。”

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被真实的中国所感染,前来中国学习旅游。

02:11

“放下偏见亲身体验”,被民间封为“中美友好家庭”的他们在上海奔现

几天前,曾在小红书上互发家庭照感动亿万网友的中美两个普通家庭在上海“奔现”,两家人互换礼物、共游乐园的画面,引发网友感叹“这才是世界该有的样子”。

成就中美交流的“滚雪球”效应,需要更多这样的场景。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

当“甲亢哥”和“小红书家庭”用真诚架设桥梁时,一个个鲜活故事向世人表明,中美两国人民的意愿是合作,多往来、多走动、多交流、多合作,才能拉近距离、增进互信、改善关系。

随着签证、支付、住宿等便利化政策不断优化,我们这个开放的东方大国,正释放出欢迎八方来客的诚意。

期待更多美国网友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镜头记录真实,用真心碰撞共鸣,感受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编辑 邓素凡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