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为什么行?|区域观察

南方+

发布会现场。温柔 摄

发布会现场。温柔 摄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极具先导性、战略性、颠覆性的产业。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广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在产业规模、配套能力、企业数量、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位居全国前列。4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

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为什么行?如何抢抓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新机遇?

一问:广东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有何底气与优势?

“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

近年来,广东加快谋划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省长王伟中亲自担任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近期,通过全面摸排产业链短板,梳理资金、人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数据要素等资源需求,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

《若干政策措施》以支持、服务企业为导向,立足于强化资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供给,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应用场景、培养引进人才、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12条“干货”政策措施,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力争实现“六个一批”,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广东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兼具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市场应用等多方面优势。”发布会上,广东省副省长王胜表示。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鹏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智能算力平台,光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昇腾生态研究院;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9年的4.47万台(套)增长到2024年的24.68万台(套),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初步建立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

二问:如何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机器人+”行动?

当前,广东全力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机器人+”行动,在多领域拓展应用、深入挖掘开放应用场景。

广东是机器人大省,大批机器人行业优质企业扎堆广东。今年两会期间,广东机器人“七剑客”火爆出圈。如何深化“机器人+”场景应用工作?

“我们将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建立省级跨部门协调机制,推进“机器人+”场景应用工作,将以产品创新和场景推广为着力点,聚焦提高生产效率、赋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民生,不断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曾进泽介绍。

比如,在工业领域,以汽车、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产业为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特别是要鼓励制造业企业开放非标场景和复杂工艺场景,鼓励他们与机器人企业联合攻关,高水平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同时,曾进泽透露,广东正在制定《广东省“人工智能+”行动方案》,聚焦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重点领域,计划培育100个示范应用场景与500个示范案例,形成比较成熟且可大规模推广的应用标准,为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落地提供明确方向与规范。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与省有关部门一起分批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详细阐释重点领域构建示范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与关键要点,来指导各地各部门高效打造贴合实际需求的应用场景。”曾进泽表示。

此外,将设立标杆激励机制。计划进一步加大对标杆应用的扶持力度,比如在工业领域每年遴选10个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标杆案例,对每个入选案例给予最高800万元的奖励。通过这种激励方式,树立行业标杆,带动人工智能应用水平整体提升。

三问:广东在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有哪些部署?

科技创新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广东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抓手。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介绍,广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发展,2018年以来,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连续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重大专项,累计投入省财政资金近14亿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近30亿元,并与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工业软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重点专项协同,加快构建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创新应用多层面的科研攻关体系,初步取得良好成效。

在人工智能领域,广东一方面重点围绕高端算力芯片、底层架构、模型算法、创新应用、前沿技术等方面布局攻关任务,取得多点突破:在高端算力芯片方面,昇腾910B成为国内算力芯片主流产品,Atlas 900计算集群表现出色;在大模型方面,“鹏城·脑海”“混元”等通用大模型崭露头角,“WPS AI”成为国内首个协同办公赛道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在创新应用方面,智能无人机实现山地、乡村及各类应急场景下的物资运输;在前沿技术方面,面向生物、化学、材料等领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另一方面,广东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拥有鹏城国家实验室、琶洲实验室等重量级实验室,广东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等5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以及华为、腾讯等25家省级以上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下一步,我们拟重点围绕智能算力基础底座、核心算法与数据安全、具身智能、前沿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方面,持续组织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旗舰专项,支撑打造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杨军说。

在机器人领域,杨军介绍,广东重点围绕大模型、芯片、运动控制、减速器、伺服电机以及高端整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比如在机器人“大脑”“小脑”方面研制出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已入驻国内大型企业工厂;在机器人“本体”硬件方面,谐波减速器、编码器、六维力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实现自主研发,成本降低超50%,很好地支撑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发展。

此外,广东正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成以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季华实验室等重量级实验室、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16家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6家省级工程中心为主体的多层次科研平台体系,为提升机器人领域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杨军表示,下一步,拟重点围绕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及特种机器人等方面,组织实施“智能机器人”重大专项,全力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温柔 史成雷

本文责编郭芳

【频道编辑】李晓霞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李晓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