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网友喊话为地铁写站名的“山西姥爷”:来了一定要去看看“魔法图书馆”!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山西姥爷”与深圳的双向奔赴#

今年76岁的山西人王朝珠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隶书好手,但他从未想到,因为一条远在千里之外的地铁线,他有了一群素未谋面的拥趸。

起因是王朝珠的外孙张小煜近日在某平台上的一条“求助帖”:“深圳地铁10号线站名是姥爷写的,但他没有去过深圳,想收集站名照片给他看看!”

帖子发布后不久,数百张照片涌入评论区,10号线23个站名的“现场照”很快被“接力”集齐。“姥爷真厉害”“欢迎姥爷来深圳” “一定要去看看深圳‘魔法图书馆’”……不少网友在点赞之余还热情邀约老人家来深游览。

一个帖子,1800多条评论,1.4万多个点赞,网友“自来水”式拍摄的站点照,让地铁站点这个陪伴无数深圳市民的通行空间,在网友的热烈互动之中,成为一个暖心的文化地标。

“姥爷”题写站名用了一周多

一切还要从2019年说起。

2019年,深圳地铁进入多条线路的集中施工期。当年9月,深圳地铁就包括10号线在内的61个车站,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书法站名。

采用书法字体作为站名,其实早在深圳地铁开通之初的2004年就已探索,当年深圳地铁邀请一批本地书法家,为一期工程1号线、4号线书写站名。

“站名是车站的标志性信息,乘客进到车站,一般会留意看站名。使用书法站名,可以让地铁标识更有温度,更具人文情怀。”深铁建设设计管理部负责建筑装修设计管理的高级工程师程荣解释说,全国各地都有书法好手,公开征集书法站名,正是希望找到这些珍珠一样的“宝贝”。

程荣回忆,征集公告一发出,投递作品便从各地“如雪片般飞来”,70多位作者亲自上门递交书法作品,“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家”。

从书法同好那里,王朝珠了解到征集信息。“深圳是一座现代化大城市,书写地铁站名,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好机会。”王朝珠对征集线路研究良久,挑出了两个自己最擅长也最能体现自己书法特色的站名:“光雅园”“禾花”,用繁体隶书郑重写下后装入信封寄出。

最终,深圳地铁收到来自145个城市的2200余幅作品。

“我们专门邀请专业评审,根据作品专业性、艺术性、与环境结合的程度等进行多轮筛选,敲定最终名单。”程荣回忆,在候选作品中,有正楷、行楷、魏碑等字体,“王朝珠的隶书,入笔如蚕头,收笔像燕尾,庄重而不失风趣,一下就脱颖而出。”

此后,王朝珠接到来自深圳的电话,告知参选作品入选,并希望他为10号线中的23个站点挥毫,“能给深圳的地铁题名,是件增光添彩的事,我很高兴地答应了。”

由于站名中夹杂着“孖”“帽”等此前较少练习的汉字,王朝珠从查书法字典、看帖做起,在一周多的时间里把自己关在书房,一张一张地练、一站一站地写,“地上铺了一层废纸,直到写满意为止”。

不久后,一沓厚厚的宣纸从山西交城寄出,深圳地铁照样设计制作后“上墙”。2020年8月18日,在地铁10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当日,由王朝珠题写的站名出现在乘客面前。

这条贯穿城市南北的线路是深圳最繁忙的地铁主干线之一,最多时每天客流量有62.8万人次,这是王朝珠所在县城人口的近3倍。

“求助帖”引发网友“自来水”

题写站名后,王朝珠便对深圳地铁多了一份牵挂,不仅看了10号线开通的新闻,他还收到了由深圳地铁寄来收录征集活动作品的书籍。

去现场亲眼看看自己写下的每一个站名,成为老人家一个朴素心愿。10号线开通之时正值新冠疫情时期,出于远距离出行不便、不愿给子女添麻烦等原因,王朝珠没有第一时间成行,慢慢地,他也没再提起这个念头。

但心思细腻的张小煜注意到姥爷的心思。在今年大年初二的家庭聚餐上,王朝珠说出了那个久埋心底的愿望:到深圳去。这让张小煜下定决心,年后抽空陪姥爷去趟深圳。

在这之后,张小煜一直在思考如何宽慰老人家的心,“既然暂时不能去深圳,想着不如先让姥爷看看图片。”3月24日晚,张小煜发布了10号线站名照片“求助贴”。临睡前,她的帖子下有了第一条评论。

第二天当张小煜再打开手机,帖子评论数变成了99+。“几乎一整天都有点赞和评论,我刚把消息红点取消,再过十几分钟就又是99+。”

帖子一下“火了”。下方的评论区接连不断出现网友自发拍来的10号线站名,还有网友贴心地将书法站名从照片中抠出。

很多评论直接表达对王朝珠书法的喜爱和支持:“非常喜欢姥爷的字体”“姥爷能不能出个字体”“请转告姥爷,他多了很多孩子,会惦记着打卡姥爷的作品”……

其实,10号线站名因其典雅古朴的字体,此前就已经在网络空间上“出圈”。在线路开通之初,还有不少乘客在站名下打卡留念。这次网友得知站名出自王朝珠之手后,纷纷发出来深圳游玩的邀请,并竞相推荐景点。

“深圳的绿树红花很好看”“现在天气不冷不热,来深圳正好”……还有网友向“姥爷”喊话,希望他一定要去看看深圳图书馆北馆。这座新建落成一年多的图书馆里,耸立着一座20多米高的智能立体书库,因为科幻般的运行场景,被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称为“魔法图书馆”,迅速在国内外引发关注热潮。

张小煜将照片、评论等反馈逐一给姥爷发去,这位临近耄耋的老人很开心也很谦虚:“我还有很多不足和进步的空间,需要潜心学习。听说深圳很多地铁站的站名设计特别好,其中有许多书画大家的作品,想好好学习一下。”

如今,张小煜正在为姥爷来深准备攻略,“目前我们已经收到深圳的邀请。一定会让姥爷去坐坐10号线,深圳有许多值得参观打卡的地方,希望能陪姥爷都逛一逛。”

地铁中藏着的设计巧思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深圳地铁的设计巧思散落在多个细节之中。

即便是书法站名,也有多种样式。与10号线同期征集的6号线,采用的是庄严雄浑的颜体。

部分书法站名与当地历史紧密相连。程荣拿车公庙站举例说,该站得名于同名庙宇,与南宋将军车公有关,因此地铁方面选用起源于宋朝的瘦金体作为站名,并在站里设置了一个盔甲雕塑,以呼应历史。

除了站点标识系统,深圳地铁在车站建筑风格、颜色、雕塑绘画等部分也别具一格。

就在王朝珠题写站名的岗厦北站,因其中庭设计了25个采光天井,被网友称为是“深圳之眼”。站台下方创新设计的一条全透明玻璃隧道,让乘客可以清楚看到地铁列车穿梭飞驰的全貌。这些具有未来感的设计,每天都吸引无数市民游客专程前来体验打卡,该站也被央媒誉为“中国最美地铁站”之一。

相关报道

圳里的文化很深!地铁里藏着“龙飞凤舞”

撰文:陈嵘伟 李嘉耀

编辑 朱琦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