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救”到“爆款”,小鹏为何能上演“绝地求生”?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100000辆!

3月31日,位于广东肇庆的小鹏MONA智造基地,小鹏MONA M03迎来了第10万整车线,耗时仅为216天,创下新势力纯电汽车最快下线交付10万辆的纪录。

3月31日,肇庆工厂小鹏MONA智造基地。图源小鹏汽车官微

3月31日,肇庆工厂小鹏MONA智造基地。图源小鹏汽车官微

不到一年时间,从“生死绝境”到“V型反转”,小鹏汽车一路造血爬坡,在销量和财报上,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那么,“爆款”产品引爆市场背后原因是什么?

这不仅有小鹏汽车十年来深耕技术研发的努力,更与培育的土壤息息相关。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现场更是信心十足,“2025年我们会继续延续销量势头,早一些分享20万辆的下线和交付仪式。”

“翻身之作”

刚刚参加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何小鹏,赶到肇庆工厂现场,看起来心情不错。他表示,今天是个“好日子”,“非常不容易”。

MONA,是小鹏走对的关键一步棋。数据显示,小鹏汽车2月销量达30453辆,同比增长570%,连续4个月销量突破3万辆,成为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其中,MONA M03交付量超15000辆,成为拉动销量增长的主力。

要知道,在MONA推出之前,小鹏一度进了“ICU”,已经在“抢救”边缘,遭遇发展低谷。MONA M03上市之后,小鹏汽车一改市场低迷,销量从月销不过万,迅速月销突破3万,再一次缓过了“一口气”。

00:44

小鹏MONA M03 10万台整车正式下线

小鹏MONA M03为什么能成功?

何小鹏此前表示,坚持、专注是一个团队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以“智能驾驶”起家的小鹏汽车,一直坚持技术创新,打造以AI为核心的技术战略。

例如,MONA M03配备了全场景智能泊车系统,将高阶智驾下探至15万元以下市场,以“平民智驾”定位打造自身竞争力。同时,年轻、高颜值等用户定位,让MONA M03瞄准年轻用户群体,并在“95后”等年轻用户群体中,建立起差异化的购车选择。

这也是小鹏汽车打造“爆款”的逻辑,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护城河。根据小鹏汽车目标,未来十年要成为一家全球化的AI汽车公司,并打造自主AI体系,包括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三大板块。

就在MONA M03下线现场,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的新十年将紧抓三条曲线,“第一条曲线是AI+汽车,第二条曲线是从中国走向全球,第三条曲线是具身人形机器人与汽车产业更深度的融合。”

01:01

△何小鹏:下一个十年紧抓“三个曲线”

何小鹏:下一个十年紧抓“三个曲线”

过去10年,小鹏汽车累计在研发和制造的投入超过500亿元,2025年预计小鹏汽车和小鹏汇天总研发投入总计约95亿元,其中AI上投入约45亿元。小鹏的目标是在2025年下半年做到L3级别自动驾驶,并在2026扩展到全球。

从即将落地的L3自动驾驶,到飞行汽车的商业化破局;从人形机器人赋能产业升级,到全球化战略的纵深推进——MONA M03 10万辆下线只是起点,小鹏的目标还在前方。

新势力的较量

就在第10万辆MONA M03下线两周前,小鹏汽车发布了一份亮眼的财报。

2024年,小鹏汽车总收入同比增长33.2%,达到408.7亿元;毛利率则升至14.3%,同比提升12.8个百分点。净亏损大幅收窄,现金流更加充沛,这份小鹏“最强年报”也透露出小鹏“绝地求生”的大转折。

在何小鹏看来,2024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小鹏汽车的亮眼成绩,充分验证了规模化、体系化能力的变,“我们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大幅扩张我们在中国和全球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

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在车间作业。 南方+资料图

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在车间作业。 南方+资料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在一年之前,外界对这家造车新势力的前景还忧心忡忡。在过去几年间,小鹏汽车几乎踩过了造车所有的坑,经历了资金、产能、产品等一系列问题,多次濒临“生死绝境”。

这实际上不仅是小鹏汽车不断探索创新的真实写照,也是“造车新势力”们利用不同路径验证“技术普惠+爆款产品+智能驱动”的发展新思路。

在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观众体验智能车机。南方+资料图

在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观众体验智能车机。南方+资料图

2014年,1000辆汽车中只有4辆是新能源汽车;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最高时已经过半。从早期的“蔚小理”,到后来者赛力斯、小米、零跑、智己等新锐品牌,造车新势力已经来到“下一个十年”,并开始走向“1到2”的创业攻坚期。

尽管新势力之间的较量,已经从“如何抢占市场”转变为“如何实现盈利”,但最根本的依旧是技术当家,不论是蔚来的换电联盟、理想的增程与5C超充、小鹏的L3级自动驾驶,还是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大家都选择在AI、智能驾驶、充电蓄电、场景生态等赛道上狂奔。

“引力场”

“爆款”同样离不开其诞生的土壤,那就是广东。

“我在广东创业20多年,这里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和优越的创业环境,让我对创造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抱有坚定的信心。”何小鹏的这句话,道出了小鹏汽车崛起背后,广东强大的创新引力场。

政策支持是“定心丸”。从小鹏汽车坐落于中新知识城广州工厂的“准生证”,到遇到困难时广州的力挺,给予了小鹏发展极大的信心。

产业链是“超级孵化器”。2024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1/4。换句话说,全国每生产4辆新能源汽车,便有一辆是广东造。

看产业,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领跑全国,与其深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智能汽车产业链息息相关。目前,广东新能源汽车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链条基本实现自主可控,省内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超过80%,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主,东莞、佛山、惠州等城市为辅,辐射粤东西北的产业集群。

广汽埃安生产车间。南方+资料图

广汽埃安生产车间。南方+资料图

看企业,广东坐拥比亚迪、广汽集团等汽车制造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智能化转型,加快智能驾驶跨界融合。“传统车企+科技初创”的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还为其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人才是“源头活水”。“长期在研发和创新上高投入的信心,来自广东为企业先行先试提供创业沃土,以及特别完善的、整体的产业链和人才基础。”何小鹏说,小鹏汇天在广东创业超过10年,如今已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公司,团队成员超过1300人,85%是研发人员。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如今,广东经济总量超14万亿元,进出口占全国1/5。1.5亿实时人口、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830多万家企业,汇聚成强大的规模优势。

2024深圳国际车展上,比亚迪展台展出的车辆。南方+资料图

2024深圳国际车展上,比亚迪展台展出的车辆。南方+资料图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较为完善的产业布局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更是能帮助新技术实现快速落地,取得发展优势。”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峰指出,广东的传统工业优势与开放创新生态,是科技能助力产业领跑的关键。

广东的创新引力场还不止于此。在何小鹏看来,广东万亿产业集群有很多,广东芯片包括内存是巨大市场,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在下一个十年也可能是万亿市场。

这背后,便是政策、产业、人才的协同共振。当小鹏的飞行汽车飞向全球,当比亚迪的电动车征服欧洲市场,当机器人“七剑客”剑指万亿赛道,背后都指向广东构建的创新引力场——它让企业敢于突破,让技术快速落地,让人才持续涌入。

采写:话题研究员 拱千舒 葛政涵 昌道励

剪辑:王俊涛 周鑫宇

策划:郭小戈 纪蓓 邢泽鑫

编辑 魏伯航
校对 叶枫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