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飞架,古巷焕颜;莲香袅袅,祠韵悠长。龙归街南村村这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该村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基、以产业为翼,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南村特色的兴村富民高质量发展之路。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1.8%,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路畅景明,古村焕发新生机
在南村村入口处,一座兼具实用与美观的新桥——仙圳桥,横跨琏窿支流,与两岸的黄花风铃木、紫荆花相互映衬,交织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画卷。这座新桥不仅是连接起村内外的交通要道,更是串联起八角古庙、蟠龙古榕、云青学舍等文化地标的重要出入通道。
进入南村村的道路焕然一新,沿途种植观赏花木。
据介绍,去年,南村村广泛发动建筑央企、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总投入资金230万元,历时3个月建成仙圳桥,并于2024年12月17日顺利通车,取代了曾经安全隐患突出的八角古庙旧桥,让困扰村民出行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村口的公园和村内的“四小园”,成为村民休憩游玩的好去处。
路通产业兴、惠民生。漫步在南村村,沿途绿树成荫,升级改造后的村路焕然一新,宛如一条“彩带”,把家家户户串联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处可见供村民和游客观赏、休憩的“四小园”,画着舞狮、叹茶等节庆和生活场景的墙绘,以及干净整洁、古色古香的里巷。在广场打羽毛球的刘女士说:“现在村里环境好了,还建了很多公园、广场,我经常会带着孩子出来玩,或者和朋友一起打打球,感觉很放松很舒服。”
古色古香的里巷和文创店,吸引市民群众前来游玩。
这一幕幕和美画面,皆是南村村以“百千万工程”为谱,推动乡村振兴取得的新成效。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过程中,南村村大抓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以及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激活典型村培育建设新动能,先后完成南村中路(南村公园至孖祠堂路段)、南村永红路、三姓南路等9条道路升级改造,因地制宜新增9个口袋公园、10个“四小园”,建成南莲广场、“莲心桥”上下塘亲水风景区,并在孖祠堂油菜花片区沿途绿道种下凤凰木、风铃木等多种花木160株,打造靓丽迎客门面,为村民、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新去处,让“畅游南村”变成现实。
产业振兴,村总收入破1亿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南村村聚焦“大招商”促落地、扩投资,招引留用地商业用房项目、中化石油南村加油站等优质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同时,依托化妆品、皮具等产业优势,推进辖内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在工业园区新建一座配电房,为园区的产能扩张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约1.03亿元,集体经济收入稳步递增。
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位于地铁三号线龙归站周边的南村村商业用房项目,主体建筑已于去年7月封顶,目前正处于内部装修装饰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将引入酒店、银行、餐饮店、便利店、商业写字楼等,丰富的配套可满足周边居民、企业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预计每年还能为村、社两级增加近200万元的收入和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而位于106国道龙归南村路段西侧、毗邻民科园未来产业核心区的中化石油南村加油站,则是该村首个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留用地项目,自去年9月14日正式开业以来,吸引了众多车主前来消费体验,预计年产值可达7000万元,将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中化石油南村加油站是南村村首个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留用地项目。
从“凤凰木与古祠堂组合”到“首届丰收节”“油菜花田”“文创产品”,南村村将优势的农文旅资源从“多点开花”逐渐实现“火热出圈”,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奔赴的“诗和远方”。据了解,南村村通过盘活土地资源,以“水稻-油菜花轮作”模式,种植水稻、油菜花共计55亩,连片打造都市田园休闲景观带,将孖祠堂、蟠龙古榕、莲心桥、云青学舍串联成线,形成一条休闲的、可供参观游玩的乡村慢行路线。
“今年油菜花盛开以来,日均游客接待量超过2000人次。此外,还结合‘特色文创’‘特色咖啡店’等新潮元素,先后制作推出了‘爱莲’文创雪糕、油伞、书签等文创产品,所有文创产品将在孖祠堂广场展示出售。村里还多了树里咖啡店、糖水店等特色店铺,推动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龙归街南村村党委第一书记肖金平介绍说。
祠古莲馨,“爱莲”文化润人心
南村村于南宋建村,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开村的周氏祖先为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第九代孙周仕龙、周遂禄。为纪念开村先祖,明末清初,周氏族人共同修建周氏大宗祠,该祠堂由东西两座规模形制和装饰风格相同的祠堂组成,当地人称为孖祠堂。
周敦颐不但被南村周氏尊为先祖,其浩然风骨也被村民奉为楷模。周氏后人不仅将《爱莲说》镌刻于周氏大宗祠内,祠堂门前还刻有“禺山发奇秀,濂水流远馨”“漆水开绵瓞,宗风说爱莲”的对联,这无不道尽周氏宗族世代相传的廉洁、仁爱文化。
周氏后人将《爱莲说》镌刻于周氏大宗祠内。资料图
不难发现的是,新建成的南莲广场巧妙地融入了“爱莲”元素,目前正在建设的南村牌坊也同样突出“莲”文化的特色,采用传统岭南建筑风格,融入莲花、廉洁元素。南村村还计划将所有鱼塘连片打造为荷花池,今年或将成为一个旅游热点。肖金平说:“我们计划建设一条水中栈道贯穿荷花池,让广大村民群众近距离观赏荷花根茎、游鱼穿梭及清澈水质,极大增强观赏和互动体验。”
办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南村村一直在积极探索。记者了解到,南村村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七夕、重阳节、寒暑假等节假日,组织开展团圆宴、游园会、敬老宴、“村BA”篮球赛、醒狮公益培训班等活动,让文明新风尚浸润千家万户,凝聚起奋进“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
今年,南村村将进一步完善村内道路、照明等各项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进整村统筹提升,并加快推进“南莲里”农文旅融合项目落地,培育壮大文旅、夜间经济等消费新增长点,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从沉睡的古村,到活力迸发的“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南村村的蜕变实践,正是龙归街宜居宜业宜游的生动注脚。龙归街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街将持续深化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南村村的优化提升,以“典”带面同步推进第二批典型村北村村培育,并辐射带动辖内其他村村容村貌提质升级等,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结出硕果。
文 | 党英伟
图 | 谭札烽 资料图
通讯员 | 周泳然 苏祖怡
编辑 | 戴日模 李杏婵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