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亿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

289财经热点
+订阅

多家国有大行相继官宣核心一级资本补充计划。3月30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公告显示,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形式募集资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四家银行拟募资总额分别为不超过人民币1050亿元、1650亿元、1200亿元、1300亿元。

一行一策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四家银行的公告,财政部拟认购的资金总额合计为5000亿元,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明确的“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一致。

具体来看,建行、中行的发行对象均仅为财政部。交行的发行对象为财政部、中国烟草和双维投资,三家发行对象的认购金额分别为1124.2006亿元、45.7994亿元和30亿元;邮储银行的发行对象则为财政部、中国移动集团及中国船舶集团,三家发行对象的认购金额分别为1175.7994亿元、78.540607亿元、45.659993亿元。

交行特别指出,本次发行完成后,财政部持股比例超过30%,将成为该行控股股东。而在本次发行完成前,交行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是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资本充足水平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及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作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组成部分,2024年9月24日,“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被首次提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彼时介绍这一增量政策就已明确,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云泽在回答证券时报记者关于如何看待5000亿元的注资规模体量时,再次表示:“会分步实施。”

今年,各国有大行仍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因此,补充资本仍旧紧要。多家国有大行在对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必要性分析中指出,这是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风险抵补能力、有序满足TLAC达标等监管要求、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新一轮股权融资

有助于稳信心提估值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国有六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最低要求1.5个百分点以上。同时,除交行外,其他五家国有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2024年上半年末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曾表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不仅能够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而且可以发挥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为推动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振市场信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在相关预案中,建行、交行、邮储银行还进一步测算了本次增资对其主要经营指标的影响。其中,以2024年底数据为基准静态测算,增资后,建行、交行、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分别提高0.49个百分点、1.28个百分点和1.51个百分点至14.97%、11.52%和11.07%。

回溯来看,国有大行历史上有三轮主要注资:1998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工、农、中、建四大行注资2700亿元;2003—2007年财政部通过汇金公司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注资并实现AH两地上市;2010年工、建、中、交四家国有行通过配股补充资本;此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陆续通过IPO和定增等方式募资。

中金公司团队指出,本轮注资是自2010年以来主要国有大行统筹推进的新一轮股权融资,旨在应对资产和内生资本补充速度剪刀差背景下的资本压力,核心一级资本仅能通过外部股权融资和内生利润补充,不能通过资本债券补充,而近年来国有大行息差和盈利承压,因此有必要寻求外部融资。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表示,尽管国有大行资本充足,但面临经营环境压力和盈利能力下降,内源资本积累受限。注资有助于提升银行服务能力,稳定资本市场,并提升估值。

南方+记者 黎华联 陈颖

编辑 王露纯 何雪峰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