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0余个家庭的300幅照片,出现在广州华商学院“家风文化展暨数字人文教育与家风文化传承研讨会”上,展现普通岭南家族的百年历史。
这些照片精选自学生搜集整理的1200余个家庭6000余幅百年影像图片,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家族故事。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是主办单位,该院院长陈少华介绍,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普通人没有留下记录的意识,因此普通群众家族史的系统性采集尚属空白。诸多老人去世后,照片、手稿等资料由于缺乏标注,最终被遗忘。
我国一些地方还有焚烧故人物品、“记忆净化”的习惯,再加上家庭居住结构的变化,家庭记忆丧失的情况普遍存在。
2024年暑假,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与家传编辑部合作推出百年家史整理行动,首批1200余家庭图片、信件等史料被搜集入库。此次展览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优秀作品已结集保存,将能够还原一部分公众记忆。
市民尹嘉毅带着小孙子参展,观看自己的家风讲述视频
“这些流落民间的家庭记忆,恰恰构成主流历史叙事之外的微观注脚。”环南海国家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家传编辑部联合创始人韩馨儿说,2024年10月份,她在澳洲墨尔本维州国立图书馆地下一层看到了一场家庭百年图片展,其主人公正是一户来自大陆的华人移民家庭。
“看着这些散发着历史气息的老照片,我能感受到主人公的呼吸,共鸣他们的喜怒哀乐。”韩馨儿说,自己在广州华商学院的这场以普通家庭为主题的展览上,也看到了每个家庭记忆的价值。
吴桐与自家图片展合影
随着时代转型和城市化推进,部分家庭的代际传承疏离。参与该展览筹备的过程中,学生吴晓杭采访了祖父、父亲等人,写作了五万多字的家传。她感慨,原来爷爷所经历的那些往事,都与国家记忆同频共振。她与长辈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广州华商学院校长胡军表示,近年来,国家强调家风建设,社会上也出现了一波家史整理的热潮。“对于一所应用型高校而言,政策、市场均有需求,自然产生教学改革的诉求。我们在教育中将更注重家风家教家训的传承和创新,开展相应社会实践,推进应用型教学改革。”胡军说。
南方+记者 陈伊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