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康”融合如何托举起特殊儿童的春天?广东这所幼儿园展开新探索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我们一起玩吧!”幼儿园内,大班的小朋友化身“小导游”,拉着来自省康复中心的小伙伴们的手,开启一场探索之旅。

3月28日,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举办“党建引领 以爱育爱”志愿服务项目“医教康融合赋能 协同育人新路径”共建活动。半天时间里,普幼师生与孤独症儿童们一起唱童歌、做手工,嬉笑着提笔作画、同做游戏,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和情谊。

“党建引领 以爱育爱”志愿服务活动是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打造的爱心平台,从解决特殊儿童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入手,强化资源共享,力求探索出一条普特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广大残障家庭和儿童送上实实在在的关爱,由其下属三家幼儿园轮流牵头组织,今年由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主办。

“普特融合”教育应当“可持续,有温度”

今年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宣传主题口号为“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

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院长蔡晓冰介绍,本次活动以“世界孤独症关爱日”为契机,汇聚多方力量,旨在打破专业间的壁垒,积极开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构建协同育人新路径。

喜迎新年广府庙会、“童”样精彩趣味运动会、“游戏点亮童年”幼儿表演活动……此前,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指导下,不断强化党建引领,联合越秀区内多所小学,开展了多样活动,提升“普特融合”的有效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都值得被看见、被理解、被珍视,而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融合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纽带角色。”蔡晓冰说,广东搭建了融合教育平台,帮助普特幼儿携手成长。

比如,今年春季开学第一天,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组织“瑞蛇纳福 ‘庙’趣盎然”活动,邀请省残康中心教师、家长及幼儿进园一起“玩耍”,共同感受新春喜庆,体验传统习俗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该园通过二十多年实践,逐步形成以幼儿园为纽带,医疗、教育、康复三大领域相互协同,融合多元化支持资源的“1+3+N”协作育人新格局。

蔡晓冰表示,幼儿园多次开展专家培训、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活动,希望通过跨领域协作与资源整合,全面提升特需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通过探索‘医教康’融合,我们希望进一步凝聚医疗、教育、康复等多方力量,构建‘可持续、有温度’的教育服务体系,开拓协同育人新格局。”蔡晓冰说。

让每一位孩子绽放独一无二的光彩

“三年前一次无意间的谈话,种下了志愿服务项目的‘小苗子’,如今已经大规模启动并取得不少成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李海霞说,随着东风东路小学、小北路小学等名牌学校参与其中,项目链接了更多资源,得到了更多力量。

在李海霞看来,“医教康”融合,可以帮助志愿者传递爱并收获成长,“活动以爱育爱,志愿者在付出爱帮助孩子和家长的过程中,收获了来自他们的爱,实现双向奔赴,自身也得到成长”。

如何做好“党建引领 以爱育爱”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普特融合”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利春表示,首先要强化党建,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其次,要深化资源链接,打通幼儿园到高校的资源,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利用好专家资源。

“要进一步完善年度计划,保持项目常态化、长效化运作,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王利春说,要通过多方联动机制,整合优质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孩子茁壮成长。

蔡晓冰表示,今年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立足融合教育发展需求,不断提升普特融合的有效性,持续调整优化共建路径。

“我们将优化党员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志愿者培训、管理和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蔡晓冰说,将创新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特殊教育需求,持续提升普特融合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本次活动邀请广东省委社工部、广东省直机关工委、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越秀区教育研究院、东风东路小学、小北路小学、文德路小学、农林下路小学等27家共建单位参与。

“我们将继续强化资源整合,深化‘医教康’领域多元协同,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融合教育支持网络。”蔡晓冰说,要努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到有温度的教育,在和谐、有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绽放独一无二的光彩。

南方+记者 陈嵘伟 陈理

通讯员 丁晓明

编辑 胡冰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