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山市两会闭幕。两会期间,听取了2025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中山金融业作出多项部署,包括:“持续抓好企业‘小升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方位支持企业降本增效”“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具体内容。
据相关部门介绍,2024年,中山将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深度融入“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部署,以及“工改”“治水”两大攻坚战,探索出一条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新路径。截至2024年,中山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8%,在全省排名前列;制造业贷款占比16.36%,较全省平均、珠三角九市平均分别高4.96个百分点、4.82个百分点。
南方+资料图
科技金融:从“制造”到“智造”,激活创新裂变
以“制造业当家”为主线,中山持续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机制,创新产品。中国银行中山分行联合政府部门搭建“中银科创+”“中银惠制造”平台,为超350户科创企业提供10亿元信贷支持。建行中山市分行联合设立中山宸玥基金,投资近3亿元于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领域,推动产业集聚。截至2024年末,中山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达464.91亿、375.75亿元,增速超25%;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提升至68%。
绿色金融:从“治水攻坚”到“绿美经济”,书写生态答卷
中山市坚持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发展绿色金融。中山农商银行承建全市首个“绿色低碳金融实验室”,绿色贷款余额较2022年增长12.96倍至23.31亿元;创新推出“节水贷”,实现利率与节水目标挂钩。2024年中山制定的《银行碳中和网点建设指南》,成为全国首个关于银行碳中和网点建设方面的团体标准。截至2024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724.61亿元,超九成投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领域,清洁能源贷款同比增长38.94%。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小微,激发民生活力
中山持续推动普惠金融“精准滴灌”田间地头、街巷小店。中山农商银行推出“街坊快贷”,打通政务数据壁垒,累计授信3.25万户,金额25亿元,拉动本地消费。建行中山市分行创新“数字贷”“小微科创贷”,服务专精特新企业。2024年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23亿元,信用贷款同比增长15.7%。2024年,中山为462户企业办理“过桥融资”114.71亿元,节省财务成本1.15亿元;率先在全省实现驻村金融助理全覆盖,率先在全国创设“气象+保险”政保联动模式,让普惠金融服务小微、服务基层质效不断提升。
养老金融:护航银发经济,托举幸福晚年
中山持续推动养老金融“产品+服务”双升级。中国人寿中山分公司实现60岁以上户籍老人意外险全覆盖,承保储蓄型养老保险超4340件。交通银行中山分行落地中山市首笔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利率低于市场40BP。试点长期护理保险,构建“金融+康养”生态,覆盖33家养老机构。建设银行火炬开发区支行完成适老化改造,成为全国首批无障碍示范网点,搭建“安全管家”“乐活平台”服务体系,提升老年群体获得感。
数字金融:智慧赋能转型,筑牢风险防线
中山持续打造数字金融生动样本,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推动公共数据赋能企业融资试点,目前9家银行创设10个数据模型,助力8000家企业获融资118亿元。数字人民币在民生领域加速落地,兴业银行中山分行发放首笔“光伏项目”数字人民币贷款,交通银行推出“信用就医”,实现“无感支付”。2024年,数字人民币缴税、医疗等场景应用持续深化,金融服务不断提质增效。
截至2024年末,中山存贷款余额分别达9148.78亿、7822.04亿元,绿色贷款、科创贷款增速领跑珠三角,普惠覆盖率、养老创新度居全省前列。未来,中山将加力推动“五篇大文章”与跨境金融、投贷联动,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大湾区西岸金融高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撰文:伍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