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应对共同挑战,博鳌亚洲论坛展现怎样的美好未来?

南方经济智库
+订阅

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开幕式。“多边主义是各国应对共同挑战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团结一致,携手同行,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在致辞中提到。

这是3月27日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现场。

这是3月27日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现场。

作为当前全球经济的重心,亚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如何携手同行、实现稳定增长?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又将与世界各国创造哪些崭新发展机遇?

论坛进入第三天,与会嘉宾们继续围绕发展、全球化等议题热烈探讨。这场聚焦当下而又关注未来的论坛,向世界展现了团结协作、应对共同挑战的更多可能性。

健康的自由贸易有利于经济增长

当前,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打开,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坚持经济全球化和倡导多边主义,成为与会人士的共识。

“当前,‘丛林法则’的抬头对现有经济秩序造成了消极影响,对全球贸易带来了成本的上升,最终将导致‘双输’或者‘多输’的局面。”《经济学人》总编詹尼·明顿·贝多斯指出。

亚洲开发银行前行长、日本前财务省副大臣、日本国际经济战略中心理事长中尾武彦指出,去年,亚洲的GDP规模占全球比重已经接近一半。中尾武彦认为,这不仅得益于亚洲各国对基础设施、对教育和医疗的投资,还得益于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与框架。

“如果没有一体化,亚洲无法实现这样的增长,中国正是其中快速增长的典范。”中尾武彦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成为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同时积极地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构建了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转变:越来越多国家正在开始对美国“去风险”。他认为,面对诸多挑战,大量中国企业通过布局海外加快“走出去”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良好应对。

“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产业结合应用,将会进一步改变‘游戏规则’。中欧可以通过更多的对话和谈判,在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把中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优势带到欧洲。”戴璞说。

这是3月24日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

这是3月24日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

最近几年,跨境电商增长迅猛,成为带动国际贸易增长的一股新动能。

环球快递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汀·霍尔盖特“旗帜鲜明”地点赞跨境电商的发展。她注意到,借助跨境电商平台,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产品实现了高效流通,两国人民也因此享受到了更高品质的产品。“这样的自由贸易是双向的、健康的,也有利于经济增长。

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指出,随着更多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海外仓、生产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跨境电商将继续有力带动国际贸易增长。她建议各国政府为跨境电商发展打造更加公平的贸易环境,使全球贸易、跨境电商的各方参与者都能从中获益。

科技普惠让更多国家、地区拥抱美好未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如何为更多国家的人民带来福祉?这个问题的答案,甚至已经超过创新成果本身。

在中山大学二级教授、鹏城实验室具身智能研究所所长林倞看来,科技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产物。比如国产人工智能模型也需要参考、运用国外的模型和算法。

“中国的科技创新一直立足于普惠的出发点,我们对国计民生事业注入了大量的资源支持。因此,最开始我们可能要靠模仿、借鉴,但在普惠的科技创新土壤上,我们逐渐培育了许多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一股重要力量。”林倞认为,在人才培育等方面,各国要更大力支持科技和创新的全球化发展。

“‘逆全球化’其实倒逼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让中国的企业和产品真正完成国际化的蝶变,我认为这是我们必须走的一条路。”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认为,透过近几年我国进出口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企业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能力非同一般,近年来“出海”的目的更加明确、战略更加成熟。在加快“走出去”的过程中,也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更加重视创新并加大研发投入。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办地——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东屿岛(无人机照片,3月20日摄)。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办地——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东屿岛(无人机照片,3月20日摄)。

在博鳌亚洲论坛,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内的不少外国嘉宾,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都不吝称赞。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在技术创新的开放态度正在为不同产业带来变革。中国在加快自身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也为他国带来了丰富机遇。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表示,中国众多人工智能模型开源、低成本的特质,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得以充分拥抱技术创造的美好未来。

王辉耀还说:“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集聚了华为、TCL等一批企业,在许多技术领域实现了领先。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快构建,未来广东的经济结构将从出口导向逐渐转向科技创新导向,这将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国经济注入更澎湃动能。

提供支持、营造环境助力可持续发展

博鳌论坛发布的另一份重要报告《应对气候变化:亚洲推进绿色发展》指出:“绿色转型已经成为亚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色转型有助于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会嘉宾纷纷呼吁,亚洲各国应在绿色转型上凝聚更多共识,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3月27日,参会嘉宾在体验博鳌零碳示范区的脚踩发电降碳体验平台。

3月27日,参会嘉宾在体验博鳌零碳示范区的脚踩发电降碳体验平台。

如何为亚洲的绿色转型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慧敏强调“转型金融”的重要性。

“转型金融简单来说就是把更多的金融资产引向高碳排放的行业,推动它们加快转型。”吴慧敏提到,中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已经推出了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和实体经济政策加速绿色转型。

“真正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合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处理所有的挑战。”印尼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统筹部长阿古斯认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转型、数字化转型三个关键领域进行合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夸夸而谈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开展跨边界、跨行业、跨产业的合作。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指出,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不可逆转,并且将在接下来的20至30年间持续演进,直到实现全球碳中和。“在促进能源转型的同时,我们应思考如何应用科技创新来更清洁地使用化石燃料。要想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全世界需要一个友好的贸易环境和市场环境,让关注气候变化的技术和资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流动。”刘振民说。

南方+记者 黄叙浩 黄倩 赵威 发自海南博鳌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编辑 钟烜新 李卓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