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追逐飞鸟,记录广东生态之美|生物多样性看广东

南方+

04:14

(他们追逐飞鸟,记录广东生态之美|生物多样性看广东,时长共4分14秒)

他们追逐飞鸟,记录广东生态之美|生物多样性看广东

“大家看到第三种鸟了吗?刚刚黑领椋鸟从我们头顶上飞过去。”

“这也是池鹭,换上了繁殖羽的池鹭。”

“看草丛下的那只是什么?”

……

1.5小时观察,一个下午整理后,由指导老师黄杰斌,数名学生组成的深圳福田中学观鸟社在深圳中心公园收获满满,各种鸟类的观察记录、生态行为等进一步细化,与大自然的“友谊”又亲近了几分。

深圳市福田中学的学生们用望远镜寻找城市公园中的鸟类。

深圳市福田中学的学生们用望远镜寻找城市公园中的鸟类。

在刚刚过去的广东省第四十四届“鸟节”和“爱鸟周”,类似的观鸟活动出现在广东的各大森林公园、景区、湿地、海滨。学生、教师、摄影师及各类人群携专业鸟类图鉴,拿起望远镜观察每一片飞羽。

深圳市深南大道边的木棉树上,两只黑领椋鸟在树枝上嬉戏。

深圳市深南大道边的木棉树上,两只黑领椋鸟在树枝上嬉戏。

它们的每一次振翅,既在空中留下痕迹,也在心中种下种子。

“感觉对大自然的热爱更加具体了。”观鸟社社员张可怡说,“观鸟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初见蓝图——保护动物、环境,这会是我喜欢的工作。”

深圳市福田中学观鸟社在深圳市中心公园观察鸟类。

深圳市福田中学观鸟社在深圳市中心公园观察鸟类。

观察目标、收集信息、整理成果、相互比较、共享进展……观鸟活动的每个关键流程,都从不同角度刺激着人的正反馈机制,也使其成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户外运动。

自18世纪肇始至今,观鸟者数量不断增加,观测水平技术不断提升,与科学家、相关部门机构合作日益多元紧密。如今,在鸟类环志调查等生态保护工作中,观鸟组织日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深圳市中心公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胸翡翠停留在树叶上。

深圳市中心公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胸翡翠停留在树叶上。

近年来,中国内地的观鸟爱好者人群数量也呈持续高速增长,到2023年底已达34万人,相较2018年的14万人翻了一倍有多。

国内“小圈子”缘何迅速扩大?究其原因,除了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鸟类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提升无疑是其中关键。

高楼林立间的深圳市中心公园绿意盎然。

高楼林立间的深圳市中心公园绿意盎然。

比如广东,作为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近年来的鸟类种群、数量均在迅速攀升,历史记录有野生鸟类584种,迁徙候鸟412种。

“福田中学观鸟社的观鸟活动保持在每周一次,通过跟踪对比,我们也发现,出现在深圳市中心的鸟类种类日益丰富,也证明了本地生态越来越好。”黄杰斌说。

一只“不怕人”的白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一只“不怕人”的白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在课堂上、书本里、屏幕中感受自然与生命,远远不如实地观察令人着迷。在摄影家郑康华看来,这也是自然摄影的魅力所在。

郑康华正在拍摄候鸟。

郑康华正在拍摄候鸟。

他仍然记得,2010年在韩江口培隆沙滩看到勺嘴鹬、遗鸥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时候,心中油然生起的复杂情感:

只有栖息地的修复和扩大,才会让它们来到这里;它们越来越多,就是韩江母亲河生态修复最好的证明。

培隆沙滩涨潮时并不会被潮水淹没,这里给鸟类提供了理想栖息地。

培隆沙滩涨潮时并不会被潮水淹没,这里给鸟类提供了理想栖息地。

鸟群中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凤头燕鸥。郑康华 摄

鸟群中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凤头燕鸥。郑康华 摄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这条大河变清、变美,下游滩涂、岸线漾起碧波,岸上人们的心境仿佛也澄明起来。

而正是这种情感,支撑着观鸟者无惧冬寒夏暑、晨凉午炎,坚定追逐、记录飞鸟振翅的踪迹。从“老司机”到“萌新”,无不抱有一个共同的信念:

把鸟看(kàn)好,把鸟看(kān)好。

在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越冬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郑康华 摄

在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越冬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郑康华 摄

“保护自然并非牺牲发展,深圳湾的禁渔、红树林保护、公园规划等,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案例。”黄杰斌说,“通过‌科学规划、公众参与、技术赋能与文化认同‌,我们的发展需求完全可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相统一。”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现身汕头韩江入海口处。郑康华 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现身汕头韩江入海口处。郑康华 摄

仲春之末,草长莺飞,韩江畔的郑康华神情肃然,与候鸟作一年一度的告别。

此后大半年,它们将循着山川的纹理向北,抵达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再领先于北极的朔风,如期回到南海之滨。

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上,各类候鸟正在海边嬉戏。

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上,各类候鸟正在海边嬉戏。

汕头市韩江入海口流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鹞正在湿地中捕猎。

汕头市韩江入海口流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鹞正在湿地中捕猎。

相比于以往,郑康华这次的告别多了一丝轻松——如今这条漫漫迁徙路上,猎枪和捕鸟网已经越来越少,增加的则是一双双仰视的眼睛。

“来年,我们还将看到更多鸟类掠过这片天空。”郑康华说。

汕头市培隆沙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在红树林上翱翔。

汕头市培隆沙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在红树林上翱翔。

摄影:石磊 张令

文字:邵一弘

剪辑:徐昊

设计:吴颖岚

校对:吴荆子

审核:李细华

南方+ 徐昊 拍摄

编辑 徐昊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