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饶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县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出炉。报告提到,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抓手,以“十个坚持”实现“十个新突破”,着力构建更高品质的“一城一廊一海湾”饶平发展新格局,奋力建设“县域强、产业兴、城乡美、动能足、人气旺”现代化新饶平。
饶平县城。殷惠佳 摄
“十个坚持”是路径,“十个新突破”是目标。有清晰思路,有坚定方向,这一提法,体现的是饶平在产业升级、城乡协调、项目建设、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领域全面发力的决心和信心,是对“百千万工程”的深度落实和推进,展现出苏区饶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锐意进取和创新突破。
有颜有品——
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2%
优先打造6条精品示范带
漳汕高铁饶平南站、县奥林匹克中心、粤闽茶叶交易会展中心、东溪水闸重建及配套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富民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提升至70%以上……成功入选全省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后,饶平县城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正不断提升。
让县城更“有品”,仍然是饶平努力的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奋力在城乡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具体而言,是围绕“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要求,大力推进百日攻坚行动,下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创亮点,努力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用心建设品质县城”被放在首位。抢抓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机遇,抓住县城这个载体攻坚突破,系统谋划储备县城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优化城区商贸、物流、公共服务等综合配套和功能集成,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2%。
镇村建设则是要“全域加快”,在巩固提升的基础上,全力做好今年度省级典型镇村选树培育工作。在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同时,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和经营性财产参股等方式,推行农村“三变”改革加快设立强村公司,更好实现富民兴村。
风吹岭优化林分林相,见绿见彩。黄品 摄
不止要“强”,还要“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厚植绿美生态底色,持续推动县镇村增绿扩绿,打造一批绿美示范带,扩大乡村绿化果树种植范围,推广种植果树4万株以上,谋划打造三饶镇道韵楼果树公园、浮山镇坪洋村柿园、浮滨镇生态绿美茶园,建设5个果树绿化示范点。
饶平县图书馆、档案馆。杨义和 摄
美在面貌,也在品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拆开路、建管并重,奋力在城乡品质提升上取得新突破。通过深入开展“城乡品质提升年”,抓住风貌这个基础攻坚突破,全力打造高颜值风貌、高质量管理、高品质生活的城乡空间,切实为城市“增色”、为发展“添彩”。
在强化全域风貌提升方面,将坚定扛起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主战场责任,优先打造6条精品示范带,让入粤客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新饶平。深化美丽圩镇与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美丽祠堂”“美丽企业”,串点成线打造“美丽乡村走廊”,逐步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转变。
饶平将加力推进黄冈河省级幸福河湖项目建设。张志鹏 摄
品质之美,也在于管理之细。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强化城镇精细管理”,提出要深化涉水事务一体化改革、完善“两违”防控查处网格、组建环卫应急队伍等措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样提得具体而细致,如“力争4月底前实现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加力推进黄冈河省级幸福河湖项目建设”等。
有势有质——
加快111个重点项目建设
强化“一站式”质量帮扶
106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89.4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抢抓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支持方向,累计策划生成项目62个,总投资257.05亿元;主动争取上级各类资金76.67亿元……一组数字表明,饶平正坚定不移抓投资,加速积聚发展动能,项目支撑坚实有力。
益海嘉里。受访者供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项目为王、动工为先,奋力在项目策划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通过聚焦“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加大策划生成和投资促建力度,系统推动项目投资建设全链条突破,以高质量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四个“强攻坚、求突破”指明路径:在项目建设上,要采取超常规力度,加快推进总投资396亿元的111个重点项目建设,全方位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在项目策划上,紧盯“两新”“两重”等政策资金投向,谋划一批“急需必做”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水利工程、防灾减灾等项目。在项目保障上,以资金统筹、领办包干、督查督导等机制,推动项目工作全面提速。
项目要扩大投资,产业则是要突围倍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奋力在产业突围倍增上取得新突破——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抓住产业这个根本攻坚突破,大力实施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产业空间、优质企业和工业投资“五个倍增”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招商引资是产业引擎。饶平将锚定县域丰富的热能、冷能、绿能以及港口码头群等优势资源及“链主”企业优势,全面梳理匹配度、关联度较高的海工装备制造、冰雪世界、新材料、食品工业等上下游相关企业及重点分布区域。其目标是,力争新增招引项目总投资110亿元以上;力促2024年招引项目开工率达75%,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以上。
文胜围产业园。杨义和 摄
园区平台是产业基础。要优化整合“九大工业园区”,统筹打造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产业园区,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产业发展格局。
饶平还将在巩固提升食品、种业、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海上风电、海工装备制造、海上风机网箱一体化养殖、冷能利用、海水制氢、海水制氯、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重点产业等。
“做优做强企业方阵”是值得关注的新词。饶平将深入推进“优大强”战略,建立头部企业培育库、成长型小微企业重点培育库和退规风险企业库,力争完成“个转企”95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推动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5 家、超十亿元企业达到4家。加大“高精”企业培育力度,力争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家、“专精特新”企业认定8家。
“坚持标准引领、质量立县,奋力在健全质量体系上取得新突破”,是今年饶平县政府工作报告的新亮点。在产品方面,将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培育提升陶瓷、水族机电、智能茶具、水产、食品等特色产业集群整体质量和区域品牌,提升质量竞争力和品牌溢价力。在工程方面,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改革,对投资额亿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全覆盖实行后评价管理,推广“样板引路”模式。在服务方面,强化融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一站式”质量帮扶服务,加快推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转型。
有数有税——
打造“夜间经济”示范点
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
在饶平县政府工作报告“坚持开放合作、工商并举,奋力在畅通内外循环上取得新突破”这一章节,多次提及“有数有税”这一关键词。由此看出,在扩大内需、提振经济上,饶平“有谱”——要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以贸促工、贸工结合”的现代化商贸体系,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与活力。
凤江广场夜色迷人。黄品 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交通“硬联通”深度对接大湾区,推动经济融合持续加深。要深化深圳市盐田区横向对口帮扶协作,用好“盐田-饶平汇智谷”反向人才飞地,以产业协同、供应链协同融入大湾区“经济圈”。
会展经济同样是着力点。饶平将全面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计划带动企业“走出去”开展经贸交流活动超45家次。加快建设粤闽茶叶交易会展中心,打通产销转化渠道,推进“内外贸、产供销、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助力更多企业拓市场、抢订单。
“提振消费”无疑是今年经济领域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度挖掘消费潜能,用好用足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支持一批“有数有税”企业纳入补贴政策实施企业范围,力争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5家。饶平还将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文博展览、体育赛事、美食展销、民俗体验等系列活动,探索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点,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
作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饶平将持续壮大电商产业,支持优势产业做强线上展厅、直播带货等业务,并扎实开展电商企业入库纳统攻坚行动,实现电商产业规范发展、有数有税。
文旅同样是提振消费“组合拳”中的一“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文促旅、文旅融合,奋力在发展全域旅游上取得新突破。要珍惜呵护文化遗存,深入实施文化赋能计划,将星罗棋布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加力推进文旅产业培育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文旅经济。
文旅消费在饶平方兴未艾。郭连瀚 摄
在加快文旅业态开发方面,将进一步丰富“硬核”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旅游兴、百业旺”综合带动作用,创新“美食+旅游”“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模式,打造一批展现饶平风貌的精品旅游路线,更好实现“引客入饶”“引客旺饶”。
饶平还将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稳步推进红色文化、浮滨文化、海洋文化等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积极申报新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AAA级以上旅游景区。通过推进民宿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优化文旅服务,促进文旅消费“有数有税”“旺丁旺财”。
更深更实——
关联事项集成办理
工业用地“敞开申报”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改革求变、对接政策,奋力在破除机制障碍上取得新突破。
去年以来,饶平坚定不移抓重点,打通了不少发展堵点:打造新时代投资集团和城建投、振农投、文旅投、粤首投等国资平台体系;启动实施供排水一体化运营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政策性银行融资“零”的突破,成功入选全省10个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民生领域典型案例……
黄冈河沿河南路蝶变。杨义和 摄
延续去年的改革劲头,饶平将深化多项改革。在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方面,将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查漏补缺、整治提升,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将多部门分头办理的“单项事”整合为“一件事”,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理。推行“交地即交证”“竣工即交证”等项目建设登记服务改革,推广应用电子证照。推动资源要素向“有数有税”企业倾斜,深化实施工业用地“敞开申报”机制,开展为企业“找市场”“找资金”等系列行动,帮助“优大强”企业、“四上”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在深化土地管理改革方面,大力推进联饶镇等试点区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等重点版块连片开发,村镇工业集聚区、零星工业用地等升级改造、集中开发。建立拟回购存量闲置土地清单、新增土地储备项目清单,扎实做好产业用地收储、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闲置土地处置等工作。
在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方面,探索实施“金融+产业”联动模式,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清单,政银企联动打通融资堵点。构建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用好“百千万工程”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特色产业贷款、涉海涉渔保险等金融产品,推广“整村授信”“整园授信”融资模式,更好发挥金融力量。
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要依托国资平台做好闲置资源资产盘活利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探索建立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合作、合资新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
在深化科技人才改革方面,发挥省级重点实验室分中心“岭头单丛综合研究中心”、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产业示范基地等平台优势,做深做实“产学研”合作,同步落实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值得关注的是,饶平将探索实施“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模式,丰富拓展引才渠道。
文字:南方+记者 杨可 通讯员 饶宣
海报:黄红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