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语文”,课堂上将擦出怎样的火花?来自顺德区均安镇顺峰小学的教师何石英带领学生们在音乐中,重新发现古诗词的韵律美,让诗词背诵告别枯燥。
3月25日,顺德区均安镇在顺峰小学报告厅举办“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跨学科融合实践研究——均安镇中小学艺术特色课程建设成果展示与研讨活动”,邀请省级专家团队为当地开展“五育融合”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经验支撑,打开教改新思路。
均安镇是“中国曲艺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均安曲艺”为广东曲艺界赢得了“万家灯火万家弦”的美誉。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均安是广东省曲协命名的首个“广东省曲艺人才培训基地”,全省两大顶级曲艺赛事之一的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更是永久落户当地。
目前,全镇10所公办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百花齐放,各美其美,尤其在“粤剧曲艺进校园”方面成效显著,已有6所学校成为佛山市第一批粤剧特色学校,连续两年在佛山市少儿粤剧艺术节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多项特色课程入选市级优质课例。
在研讨活动现场,来自仓门小学的学生们展示了粤剧折子戏《哪吒》,充分展示均安镇开展“粤剧曲艺进校园”的教学成果,该节目也曾荣获佛山市第七届少儿粤剧节金奖。
仓门小学的学生们展示了粤剧折子戏《哪吒》。
在随后的课堂展示环节,何石英借助广东省中小学五育融合项目组开发的课本音乐,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一课,在课本音乐的引领下启发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在悠扬的旋律浸润中,培养孩子感受美、欣赏美、想象美的创新能力,呈现“五育融合”课堂的生动样态。
“当前教学的重心要从知识传递转向素养培育,教育评价要从升学导向转向能力导向,课堂形态要从关注学会转向关注会学,‘五育融合’是实现这三维转变的重要思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杨健认为,“以美育为针、串五育之线、育人成为人”,音乐是实现五育融合的重要抓手。
均安镇顺峰小学的教师何石英带来公开课展示。
2025年是均安镇教育教学扩优提质年。均安镇教研中心主任胡剑宇表示,当前均安正以“山水教育·优教均安”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五育融合的山水课程体系。
其中,聚焦美育工作,均安将打造小初高贯通的艺术素养培养体系、深挖“山水文化”内涵、实施“美育师资培优计划”,让每所学校都成为美育生态园,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书写均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采写:南方+记者 李欣
均安镇教研中心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