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侨界人文学会郭守敬研究中心与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星际陨石——大湾区深空人文特展”计划于4月中旬在澳门科技大学正式开幕。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特别录制了视频,预祝本次展览顺利圆满;南极科考第一人刘小汉,找到最多南极陨石的原南极科考队队长、现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琚宜太等纷纷发来贺电。
月球陨石NWA 14685 受访者供图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广东侨界人文学会郭守敬研究中心主任王植树介绍,本次展览将创造多项大湾区纪录:重达888.68公斤的巨型铁陨石堪称镇馆之宝,其表面熔蚀纹路完整保留穿越大气层的炽热印记;极其珍稀的月球陨石、火星陨石,搭配来自1976年中国吉林陨石雨的陨石、灶神星陨石、俄罗斯陨石等,将让观众大饱眼福,许多陨石种类是在大湾区首次面向观众。
王植树介绍陨石来历。 受访者供图
作为策展核心力量的郭守敬研究中心,近年构建起独特的“三维联动”发展模式:在文化维度,系统梳理我国古代杰出的世界级科学家郭守敬的天文历法成就,通过郭守敬的科学精神培育青少年一代的文化自信;在科研维度,与陨石收藏机构共建陨石数据库,收录全球各国乃至南极的陨石样本;在产业维度,联合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有责任企业建立陨石资源共享发展平台,推动陨石在科研与教育领域的多方面应用。
欧阳自远录制视频对即将开幕的展览表示祝贺,他在视频中表示:“陨石是构成太阳星云的原始物料、是解开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密码’。从吉林陨石雨的系统研究到探月工程,这些天外来客始终推动着中国陨石学、行星科学与天体化学的发展。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天体化学与行星科学研究,深知陨石对于人类探索太阳系奥秘的重大意义。期待以这一次展览为起点,联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资源,让湾区成为我国对认识太阳系星辰大海研究的新支点。”
原全国政协常委、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会长李崴则向媒体表示,学会将联合相关的大学、企业等大湾区社会各界,联合发起《共建大湾区天地自然博物馆倡议书》,倡议政府主导,民间助力,科研牵头,以“陨石+化石”双核驱动,打造涵盖“星际演化-生命起源-文明进程”的沉浸式展陈体系。以期通过“陨石+化石”主题博物馆的打造,带来星际物质研究与生命起源研究的新样本,促进大湾区科创人文深度融合,也为澳门城市赋能,打造“太空+文旅”城市新标签。
来源:广东侨界人文学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