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三川
自“国家喊你减肥”之后,体重管理话题持续升温。当网友纷纷表示要响应号召时,一些骗术难免伺机抬头。
体重管理的重要性,想必无须过多强调。但需要指出的是,相关部门推进“体重管理年”的初衷,绝不是渲染身材焦虑、提倡以瘦为美,而是呼吁每个人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用行动去推动改变。然而,许多骗局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紧跟时事热点、重点政策收割“智商税”:从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为“诱饵”,到借助“以旧换新”搞价格欺诈,再到打着“体重管理”的旗号招摇撞骗,都不过是“老剧本换个新皮肤”。
最近,央视新闻就曝光了所谓“瘦身咖啡”的真相。根据警方顺藤摸瓜,其中有几个骇人的细节:一、“瘦身咖啡”添加了有毒有害成分西布曲明,其甚至会导致死亡,早在2010年就已被禁售;二、分销商、网店店主、库管、“大代理”等精确分工,犯罪团伙遍布全国;一些人明知西布曲明有害,却依然选择购买。不夸张地说,这样的“快速瘦身”,何异于谋财害命?
瘦身咖啡真相!兰州一男子长期喝瘦身咖啡减肥不成反致病
美容和健康,本就是“伪科学”的两大重灾区。在注重形象管理的当下,体重管理可以说两样都占了。不难发现,这样的“瘦身神话”不乏现实素材。先不说动不动就炒概念的“特效药”、甩脂机、塑身衣,就连和减肥八竿子打不着的,也被堂而皇之地摆上货架。前不久,记者调查了某电商平台上的一款“减脂沐浴露”,宣称“洗哪瘦哪”,具备“六大优势”——不用动刀,不用吃药,不用运动,不用节食,无需忌口,快速瘦身。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可现实往往很骨感:明明只是“油脂清洗”,却被商家包装成“脂肪分解”,简直是“减了个寂寞”“离了个大谱”。
所有“速成”的减重,都在暗中标好了代价。在笔者看来,体重管理也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欲望、速度和健康。也就是说,不想“管住口、迈开腿”,又想要快速减肥,还不损害健康,天底下没有这样的美事,有的只是“前赴后继”的套路。正如几天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提醒,片面夸大、声称通过某种食物、某种减肥产品或者某种偏方就能轻松减重的信息,通常都是谣言。
或许更有迷惑性的,还不是以短期效果掩盖长期危害。比如,有意摆出尊重科学的姿态,美其名曰“减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打一个“放长线钓大鱼”。在一些真实案例中,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以“调整身体机能”为名,将减肥疗程拆分为多个阶段,威胁“中断疗程会变丑变浮肿”,迫使消费者继续砸钱。压根就不会有效的产品,硬是借助环环相扣的连吓带骗,实现了“承诺的自我闭环”。
“减肥陷阱”是个老话题,也是相当复杂的治理难题。细究上述乱象的成因,有健康知识的缺乏,有平台监管的不力,有违法成本的偏低,也有审美标准的单一、“躺瘦心态”的作用,等等。对此,还须“对症下药”、合力施治,像推进“体重管理年”一样常抓不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