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遇上挑战杯,海大学子用智慧点亮深蓝

南方+

近日,广东海洋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举办。竞赛设置了科技发明类、自然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类三个类别, 吸引了21个学院共计180余件作品参赛,作品涵盖了机械控制、信息技术、能源化工、生命科学、民生福祉、文明文化、中国之治等七大领域。通过项目演示、项目答辩等环节评选,校赛共选出特等奖3件,一等奖9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12件。

“焊”动未来:破局领航船舶“智”造

面对我国船舶制造业高端装备受制于人的困境,特等奖作品《“焊”源领航——国产智能化焊机引领船舶制造业新时代》的学生团队聚焦船舶制造领域焊接技术瓶颈,针对国产焊机质量差、效率低、能耗高三大痛点,实地调研数十家船舶企业,与专业焊接人员进行密切交流学习,联合科研院所与企业构建“三位一体”合作模式。

团队研发的三大核心技术(精细波形控制输出技术、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技术、高频移相技术)能够实现将气孔率降低82%、裂纹率下降76%,提升焊接速度1.7倍,焊机能耗降低17.95%,能效比突破92%达到国际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船舶制造业发展注入崭新活力,推动我国船舶制造智能化升级与改造。

“焊”源领航团队项目演示现场。

“热”力觉醒:破译水产养殖耐热密码

特等奖作品《长期高温驯化下胡子鲇生理适应性与耐热性分子机制探究》依托校级创新团队,以胡子鲇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高温驯化对其生理适应性与耐热性机制的影响。

经过两年系统的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作品揭示了长期高温驯化对胡子鲇抗氧化能力、免疫反应及能量代谢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的影响,明确了耐热相关的重要分子通路。团队成员脚踏实地,克服困难,完成研究任务并发表SCI论文多篇,为应对极端气候的水产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胡子鲇高温驯化团队成员进行实验研究。

“橙”势而上:擘画“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特等奖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路径探讨——以湛江廉江红橙为例》依托学生大创项目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前往廉江市石颈镇进行实地调研,走访红橙种植基地、相关企业,深入了解红橙产业组织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机械化生产的经验,探索乡村振兴下产业发展的最优解。

团队成员因地制宜提出廉江红橙产业四维协同发展模型,基于此对该产业进行多维度测度的诊断,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作品以“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百千万工程”,目前,团队助推廉江市建立4个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技术帮扶农户达36人次,力图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生动诠释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导向。

“心想事橙”团队成员走访红橙种植基地。

“心想事橙”团队成员走访红橙种植基地。

据悉,包括特等奖作品在内的22支学生团队,将代表学校参加2025年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海洋大学校团委负责人表示:“学校以科技创新为轴心,将‘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大赛、‘攀登计划’‘益苗计划’等科创项目与社会实践及‘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进行联动,打造‘理论课堂+社会实践+科创竞赛+项目孵化’的全链条实践育人模式,延长实践育人链条,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改革,培育更多心怀‘国之大者’的海洋青年人才,为建设海洋强省贡献青春力量。”

南方+记者 刘稳

通讯员 郑俊儒 赖春欣

编辑 陈文
校对 谢日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