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净化探秘、河涌治理焕新颜、土壤改良稻米香……3月22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际,佛山水业集团在禅城区打造的沉浸式环保科普盛会——“善水”公益集市开市。
在排水科普摊位的“污水变形记”互动区,孩子们细致地观察污水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水样。工作人员以生动的比喻,讲解污水处理流程:“当生活污水被排入生化池,就会遇到活性污泥里的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就像水中的清洁工,它们会吃掉水里的污染物。水泥混合物经过沉淀、过滤后,就可以排入河涌了。”
土壤修复摊位,经富硒技术助力的大米现场烹煮,供市民品尝。技术人员介绍,该技术曾在东北、贵州、广东韶关等多地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亩产,还使农作物稳定达到富硒标准。“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硒,需通过食物来摄取。我们的技术可以通过对农作物进行科技赋能,生产出富含有机硒的农作物,提升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工程建设摊位,则展示了亚艺湖、养殖水业务等项目成果,并通过展示项目工程仪器、管道探测机器人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市民介绍施工过程,拉近了工程项目与市民之间的距离。工作人员还为市民科普一系列实用知识,讲解如何敏锐察觉家中出现的异常水量,在发现问题后该通过何种流程进行维修报障,以及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及时、准确地获取停水通知等信息。
南方+记者 郜小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