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至20日,茂名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从工业立市、招商引资到城乡融合、文旅融合,高州领回了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了2025年主攻方向。
围绕茂名市委、市政府要求,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时表示,2025年,高州将认真贯彻落实茂名市两会精神,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抓手、以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突出抓好发展壮大工业、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个方面,推动高州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
当务之急是抓好三方面工作
南方日报:高州提出今年GDP增速目标9%,您认为这个目标大吗?凡事都有轻重缓急,您认为高州向前冲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王土瑞:2024年,高州地区生产总值达809.78亿元,同比增长4.1%。今年,我们确定9%的增长目标的确有不少压力,但也有动力和信心,这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上级对高州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要不负厚望重托,加压加力、大干快干,体现高州的实干担当。另一方面,中央实施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持续发挥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激发新的活力和动能,并且近年市委部署的很多工作正在开花结果,我们有信心经过努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高州要实现GDP增长9%的目标,当务之急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发展壮大工业。
高州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2024年,高州工业投资增长17.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家。我们将继续坚持大抓工业、大干工业。
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围绕建设“金石产业带”,推进佛茂合作园高品质建设。集中力量攻坚土地征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同时,加快“七通一平”建设,提升园区的硬件设施水平,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利用好省纵向帮扶、佛山横向帮扶等资源,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高州,尤其是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项目。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金属制造、食品工业、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是高州的经济底盘。我们将聚焦主导产业,强化本土企业培育,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和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是推动农业现代化。
高州是农业大市,农业发展具有较为厚实的基础。
2024年,高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9.92亿元,增长3.8%。我们将以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着力培育2个百亿、4个50亿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从大到强转变。
完善产业链条。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围绕荔枝、龙眼、香蕉等特色农产品,建设城东农产品交易、加工、仓储物流园区。采用“省市共建”模式,打造粤西最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发展农业观光。围绕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提质升级竣工、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大景区”盛大开放这个全省关注的热点、爆点,打好研学、旅游、康养等“组合拳”,丰富“吃住行、游购娱”业态,做好“引客来高”“留客在高”文章。
提升品牌价值。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争创更多“粤字号”农业品牌。当前是重点筹办好一年一度的荔枝龙眼赏花叹蜜游、特色定制、产销对接等系列营销活动,进一步打响“高州荔枝”“高州龙眼”等知名品牌,将高州优品卖出好价钱。
三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高州要实现GDP增长目标,还需进一步优化城乡布局,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一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城东、城南新区,高标准建设1.8万亩未来社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吸引人口与资源集聚,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城区常住人口增至50万。
另一方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典型镇村培育建设,抓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通过“社村”合作、“职业经理人试点”等机制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环浮山岭产业带”“鉴江印象带”建设,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农业带、北部环库生态带,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我们将多举措抓项目扩投资,争取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的“盘子”。扎实开展“项目落地年”,严格落实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十条硬措施”。抓好产业、交通、水利、能源、民生等领域160项总投资达770.74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年度投资105.76亿元,以有效投资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个关键词概括柏桥服务区
南方日报:高州要实现县城常住人口增至50万目标,还有多大距离?怎样“吸引人”和“留住人”?
王土瑞:目前,高州全市常住人口约132.9万人,县城常住人口约42万人,距离50万人目标,还有不少差距,但是我们有较大的人口体量、独特的山水人文风光、广阔的就业空间、便捷的公共服务。
过去两年多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工业加快发展、教育医疗能力提升,城区新增进城人口7万人,城镇化率提升5.08个百分点,展现了县城强大的发展活力。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努力做好“吸引人”和“留住人”的文章。一方面,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好县城周边的金山、蒲康、城东、石鼓产业园区,吸引更多企业进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各类人才前来就业。另一方面,提升县城承载力,以打造“高凉文化观光带”和1.8万亩未来社区为重点,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突出抓好“十路十校十公园”,全力畅顺交通、办好学校、建强医院、做旺商业、做美生态,吸引镇村人口向县城集聚,享受更加优质公共服务。
南方日报: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提质升级工程即将竣工,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其特别之处。请你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并邀请大家前来打卡。
王土瑞:这三个关键词要突出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的独特之处,我认为可以用“荔枝文化”“交农文旅商融合”和“开放互动”来概括。
柏桥服务区不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区,而是一处融合了非遗文化、荔枝文化、旅游体验和商业休闲的时尚之地。到这里,朋友们能邂逅一场“交通+文化+乡愁”的奇妙旅程。
首先,服务区的设计主题是“荔乡水韵,一枝独秀”,西区主楼的玻璃穹顶宛如晶莹剔透的荔枝果,4片“叶子”则是4个展厅。从空中俯瞰,整个服务区就像一幅灵动的画卷,荔枝、荔叶、枝条相互呼应,美不胜收。
其次,这里实现了“交农文旅商”的深度融合。服务区不仅有商业综合体,还与周边拥有万亩荔枝林、千年古树群,以及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3个国字号平台等景观景点的荔博园景区深度联动。大家可以在这里品尝荔枝美食、购买特色文创产品,体验荔乡风情。
最后,服务区的设计非常开放互动。景观天桥不仅连接了东西两侧的服务楼,还延伸至周边的景区和村庄。大家可以在这里漫步、骑行,感受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柏桥服务区不仅是高速路上的驿站,更是岭南递给世界的名片——在这里,每一次停留都是与历史、自然、未来的深情对话。这朵开在高速路上的“荔枝之花”即将娇艳盛放,迎接每一名客人到来。
撰文:邱茜 通讯员 吴志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