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创新、多元场景化,家居卖场转型何时见成效?

南方+

2月27日,成都富森美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美森”)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39%。

今年以来,头部家居卖场普遍面临利润下滑的困境。年初,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红星美凯龙”)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为27.30亿元至23.3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22.16亿元进一步扩大。此前,居然之家新零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居然智家”)公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居然智家实现营业收入约94.79亿元,同比下降2.72%;净利润为7.32亿元,同比下降36.42%‌。

在如此背景下,家居卖场的转型势在必行,出路何在?

从“家居第一股”到破产重组

作为西南最大的家居卖场,富森美坦言,由于需求减弱、消费降级、市场低迷等原因,建材家居行业已从快速发展红利期过渡到了存量市场竞争阶段,尤其在2024年经济下行环境下,许多企业面临订单减少、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等困境,经营压力空前增大。

富森·美家居1号店

有着“家居第一股”之称的红星美凯龙,依靠“地产+商业+资产管理”的综合开发之路,借着2008年之后房地产市场繁荣发展的东风飞速扩张,成为中国家居零售行业首家A股、港股双料上市公司。

随着楼市进入深度调整期,上下游关联产业都遭遇调整转型之痛,家居行业无疑首当其冲。对于红星美凯龙来说,阵痛来得更猛烈。

高速发展时期,红星美凯龙的优势是“自持”模式,即通过不断买地、建楼获取商场经营权,再进行统一招商、贴牌收费,并抵押原有家居商场以循环扩张,这种重资产运营模式使其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红星美凯龙拥有的94家自营商场中,61家为自有物业,自持占比约65%,对比居然之家,自有物业占比仅为17.5%。

然而由于过于依赖重资产扩张,企业在面临市场波动和行业变革时,调整的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加。

从2021年起,红星系开始出售旗下资产以填补债务漏洞,如将7家物流子公司出售给远洋资本,红星地产的70%股权卖给远洋集团,子公司美凯龙物业的80%股权出售给旭辉等。直到2023年,建发股份收购美凯龙近三成股权,一举成为美凯龙的第一大股东。2024年,美凯龙的原来第一大股东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甚至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申请进行重整。2024年初,建发股份旗下建发汽车携手红星美凯龙共创的汽车智能生态综合体π空间项目就于成都正式发布,此后红星美凯龙家电、家装、家居“三家融合”战略稳步推进中。

红星美凯龙家居MALL  南方+ 柴亚娟 拍摄

行业洗牌加剧,卖场出现“闭店潮”

事实上,红星美凯龙的遭遇只是家居卖场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

家居建材本就是一种高客单价、低频次的消费品类,受疫情影响后的恢复速度稍滞后于整体经济。叠加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转型,不少家居企业依赖新建楼盘精装修作为销售主要占比的模式不再行得通,甚至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拖欠货款,更是让家居企业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发生了改变,更偏好个性化设计和更倾向于线上购买家居软装的消费习惯,让昔日繁华的线下家居卖场,逐渐失去了客流。

在市场拥有一众忠实消费群体的宜家也难掩盈利下滑趋势。其母公司Ingka Group公布2024财年(截至2024年8月底)营收同比下滑5.5%至418.64亿欧元,五年来首次出现收入下滑,净利润同比下滑46.5%至8.06亿欧元,低于2020财年水平。

曾一度成为家居卖场“老大”的居然智家(原居然之家)近几年净利润不断下滑,其中2022年、2023年及2024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减少 28%、21%、36%,期间营业收入增长也陷入停滞。

家居卖场的经营主要依靠市场租赁业务、品牌商户集群的稳定守住基本盘,家居卖场业务的好坏也取决于商户资源的稳定以及商户结构的强弱。大环境背景下,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往往就成为压倒商户的一根稻草。

自2023年开年以来,各地家居卖场屡现家居经销商跑路事件,其中不乏兔宝宝、全友家居、尚品宅配、美雅全屋定制等家居行业同步品牌。近期,广州新塘居然之家卖场就出现了顾家家居、欧派家居等几家头部品牌的经销商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履行与消费者的合约,被众多消费者投诉。

经销商跑路,家居卖场成为了消费者发泄不满的最直接场所。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包括宜家、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知名卖场均出现卖场关闭的消息,如长沙红星欧丽洛雅家居商场宣布闭店,宜家停止运营上海静安店等。居然智家2024年半年报显示,2024年加盟家居卖场新增7家,关闭14家。2024年上半年,红星美凯龙关闭了福建厦门、河北唐山、山西阳泉的3家自营商场,以及5家委管商场,另有3家商城由委管转为特许经营。

广州新塘居然之家卖场

此外,甚至有部分资金链较为薄弱的家居卖场已经退出市场竞争,比如广州马会家居、香江家居深圳福田商场等。2024年7月,位于广州CBD珠江新城赛马场内的马会家居发出了停业撤场公告,堪称家居卖场“时代的眼泪”。

家居卖场进化之路:数字化、场景消费

当家居行业告别全面增长时代,即便是龙头企业也难以抵挡时代趋势的改变。对于家居卖场来说,新市场、新环境、新需求的挑战,转型成为必由之路。

随着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5G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居然之家”于去年12月正式更名为“居然智家”,将拥抱数字化的转型决心昭告天下。就在企业更名之际,居然之家董事长兼CEO汪林朋向外界宣布了居然智家新的发展战略,“数智化创新,启航未来;数智化转型,巩固主业,稳定存量;抱团出海,拓展增量。”同时,居然智家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希望通过数智化创新和智能家居平台打造全新消费场景。

2024年12月底,居然之家正式改名为“居然智家”

据悉,居然智家推出了“传统线下渠道数智升级与线上新渠道开拓并驾齐驱”的转型战略,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线下,居然智家正加速推动家居卖场向智能家居体验中心转型,如在卖场一层集中规划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及电器等品类。在数智化转型方面,居然智家搭建了“洞窝”“居然设计家”和“居然智慧家”三大家居产业数智化平台。

但业内人士指出,居然智家的转型举措大多属于长线布局,短期内恐难以对公司业绩改善起到明显助推作用。

而被建发收购的红星美凯龙则侧重多元消费场景的打造。在收购事件之后的首次最大规模公开大会上,建发集团总经理、红星美凯龙董事长郑永达表示,坚持红星美凯龙与建发各业务的深度融合,从局部试点到“多点开花”,共享整合能力和资源。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执行总裁朱家桂进一步表示,未来三年规划中,电器在红星美凯龙的经营面积达到15%、家装达到15%,原本家居建材经营面积降到60%以内,剩余10%用于新商业创新,由此组成10%+15%+15%+60%的100%全新红星美凯龙。

值得一提的是,红星美凯龙开启系统性商业模式变革中,M+高端家装设计中心百MALL计划、“3+星生态”全新战略、汽车业态的合作都已初见成果。建发汽车与红星美凯龙合作,在成都开始了美凯龙汽车业态的摸索;在餐饮及生活业态,红星美凯龙卖场结合建发体系在餐饮品类的合作优势,与瑞幸、顶新集团等连锁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引入星巴克、Tim’s天好咖啡等咖茶品牌焕新商务空间,如今已实现了百Mall餐饮全覆盖。此外,电器板块,红星美凯龙与建发轻工合作,建发轻工海外高端家电代理业务,可以通过红星美凯龙渠道拓展消费品领域;建发地产与红星美凯龙在商业及住宅地产业务方面可实现上下游资源联动,红星美凯龙家装设计服务可为建发房产业主提供个性化定制选装、全周期的持续服务。

不管是数字化转型,还是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无疑都是家居卖场在当下转型的可行路径。但前路漫漫,加之市场环境起伏不定,转型之路能否一帆风顺地走下去,依然有待现实的考验。

南方+记者 柴亚娟

编辑 刘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