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2025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优先之选”。在中医理论中,肝心脾肺肾每个器官都与一定的时间段相对应。不同时间早醒,预示不同疾病。
医生:你是不是在凌晨3-5点醒来?
患者惊讶:医生,我在诊断肺癌前两年就开始准时3点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一到5点,就又自动睡着了,现在仍然在这个时间段自动早醒,这跟我的肺有关系吗?


肺经当令是寅时,也就是说肺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段通常在凌晨3点到5点,此时睡眠好的人清晨起来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此时早醒的人则可能是肺有火(肺部上火)或肺气不足等。

不同时间早醒 预示不同疾病
中医认为,睡眠是“阳入阴”的过程,当阳气入于阴,能够入睡;如果阳气在阴中潜伏,能够维持睡眠;当阳气出于阴,则醒来。
亥时(21:00-23:00)
人要遵循大自然的昼夜节律,应该在亥时(21:00-23:00)开始入睡,这个时间段正是人体阴气上升,阳气下降的时候,有利于入睡。
子时(23:00-1:00)
《黄帝内经》中说:“夜半为阴,阴极生阳”,意思是夜半子时(23:00-1:00)是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要在子时之前入睡,使身体得到最佳的休息和修复。同时,夜幕降临后,褪黑素分泌增加,23点之后,分泌加速,在半夜2点至4点达到高峰,在下半夜逐渐减少,这也是为什么建议23点前睡觉的原因。
丑时(1:00-3:00)
丑时(1:00-3:00)是肝经当令的时间,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在这个时间段保持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肝脏排毒,促进新陈代谢,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失眠的原因和中医病机
失眠的病因跟长期情志(怒、喜、思、悲、恐)刺激、劳逸失调、病后体虚、脾胃不和等相关。
中医认为失眠要分清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表现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化源、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
失眠的实证多为热盛扰心,表现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失眠可以根据病因辨证应用中药、针灸、艾灸、火龙罐、耳穴压豆、刺络放血、中药足浴等方法,中医疗法绿色无副作用,大部分失眠疗效很好,很多人在诊室治疗过程中即开始有睡意,当晚即能睡着,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失眠的中医食疗方案推荐如下:
1.鸡子黄汤

作用:滋阴润燥、安神定志。适合心阴虚的失眠,常见容易亢奋,五心烦热,出虚汗,舌苔一般少苔或者无苔等症状。
做法:选择一个鸡蛋打入碗中(用无菌鸡蛋),稍微加点白糖调味(微甜即可),搅拌开,加入刚烧开的水,边加水边搅拌至半碗的量,趁着温度温热的时候慢慢饮尽。
注意:舌苔厚腻,无论黄厚还是白厚都不能吃,吃了不舒服的人也不要吃。
2.甘麦大枣粥

作用:可益气,宁心安神。用于无故悲伤哭泣、神疲乏力、心烦失眠、情绪易波动、失眠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但消化不良,痞满腹胀者不适用此粥。
药膳组成与剂量:粳米50g,甘草15g,小麦50g,大枣8枚。
药膳加减:肾阳虚在此药膳的基础上加核桃仁10g等;肾阴虚则加枸杞子10g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减。
药膳制作方法:先将甘草、小麦加入700mL水 ,煎至500mL,去渣后加入洗完的粳米,浸泡30分钟,再加入大枣8枚(去核)等同煮为粥。每次盛粥200mL,早晚食用。
失眠的生活调摄
1.控制饮食摄入量,忌食辛辣刺激和寒凉食物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尽量在19:00前进食,睡前略有饥饿感可提高睡眠质量,尤其脾胃不好的人睡前尽可能不吃或少吃食物,最好坚持晚餐以素食为主。奶油、炸鸡等高脂肪食物,熏肉、腊肠等高盐食物,都应该忌食。
2.学会放松,下午和晚上不喝茶
放松可以减少压力,比如读书、听听轻音乐、冥想或伸展活动。下午或晚上喝茶往往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质量,以中药材为原料的茶饮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饮用。
3.适当运动,练习八段锦
中医传统功法八段锦可练习很多动作,坚持运动可帮助血液循环流通,刺激神经,增加血液循环,有镇定安神、助眠效果,失眠的朋友不建议睡前剧烈运动。
4.穴位按摩,睡前泡脚
可于睡前按摩助眠穴位(如百会、四神聪、印堂、安眠、神门、三阴交等穴位),有利于助眠。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经脉汇聚于脚,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入酸枣仁、夜交藤、百合等中药材泡脚,可以帮助睡眠。我院有现成的助眠泡脚包,可以来中医科开具。

本文科普作者
李丽
中医科负责人
主任医师
广州市健康科普专家

专家介绍
主任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全科医师,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生殖医学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母婴保健专委会委员,广州市健康科普专家,从事中西医妇科临床近20年。
擅长
灵活运用不同中药剂型结合古法针灸、脐针、火针、放血等疗法进行补肝肾、调气血、调脾胃等,达到男女同治、中西医助孕的目标,辅助生殖各阶段的中医辅助治疗,如薄型子宫内膜、卵泡发育不良、宫腔积液等;反复自然流产、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产后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男性少弱精、性功能障碍,肥胖、焦虑失眠、感冒、咳嗽、便秘、泄泻以及痤疮、湿疹、抗衰等调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