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被困“信息茧房”?《飞鸿传书》帮你忙

纷享佛山
+订阅

“现在短视频刷来刷去,都是差不多的内容”“网上的东西看得多,身边的事反而没怎么关注……”近日,在佛山市老年干部大学举行的佛山市网络正能量“进村入户”“进群入圈”工程(以下简称“进群入圈”工程)宣讲会上,老年干部大学的学员们正热烈讨论着自己上网的感受。这场以“网聚正能量”为主题的宣讲会,不仅揭示了“信息茧房”对老年群体的影响,也是“进群入圈”工程深入基层的生动注脚。

“进群入圈”工程宣讲会现场。/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实习记者黎智慧摄

“以前刷手机,看的都是别人家长里短的短视频,自己身边的事反而不知道。现在每周五花几分钟看一下《飞鸿传书》,家门口的大事小情一目了然。”家住桂城街道的林阿姨感慨道。

《飞鸿传书》是“进群入圈”工程的核心品牌栏目,也是破解“信息茧房”的拳头产品。“如今各类资讯平台算法总是给人们‘投喂’他们喜欢看的信息,长此以往就会以为‘茧房’里的就是全世界,殊不知这是算法为我们筛选的‘幻象’。”《飞鸿传书》编辑团队负责人介绍,《飞鸿传书》由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组建专门的编辑团队,通过对接职能部门、链接社区需求、梳理本地热点等方式,筛选出一周内佛山本地发生的民生大小事。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政策解读,到“踢爆”各种电话诈骗,再到城市活动的预告与便民服务,栏目内容覆盖政府政策、公共服务、民生热点等多个维度,确保信息既“接地气”又具权威性。

“进群入圈”团队在叠北叠南联合定向越野活动上开设便民服务摊位。/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丹摄

“我们不依赖算法,而是通过‘大数据+人工研判’的方式来甄选内容,并尽量平衡不同内容比例与不同人群的需求。”编辑团队负责人表示,虽然他们采取的方式不像平台算法那样“量大管饱”,但“克制”地保持一周一期的节奏,也是力求所有内容都是有价值的。这种“人机协同”的模式,让信息不再是冰冷的标签化推送,而是有温度的服务。南海区狮山镇村民李姐对此深有体会:“村里微信群常收到《飞鸿传书》链接,上个月推送的防诈骗案例,就帮我识破了一个冒充公安局的骗局。”

破解“信息茧房”,除了内容“有价值”,还需要传播“能抵达”。据“进群入圈”工程负责人介绍,工程通过搭建起覆盖全市的信息传播体系与传播队伍,将《飞鸿传书》等内容推送到各个楼宇圈群、农村小组群、企业行业商圈群中,破解信息抵达“最后一米”难题。

“有一次我在瑜伽兴趣群里偶然看到了《飞鸿传书》上的招聘内容,我果断投去简历,经过几轮面试终于找到了工作。”刚毕业面临找工作压力的小陈,原本只喜欢刷些“无脑”的短剧,而这次与《飞鸿传书》的结缘,也让她加入了传播队伍。“我希望通过我的传播,一方面让优秀产品不被埋没,同时也让更多人关注身边正在发生的事,而不是在算法的温柔乡里逃避现实。”小陈说道。

“能获得市民的认可,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鼓励。”“进群入圈”工程负责人介绍,该工程由佛山市委网信办与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共建,2021年开始实施,2023年获得中央网信办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接下来,“进群入圈”工程还将探索“新玩法”——围绕“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百千万工程”等主题,招募一批生活在佛山的“城乡美好传播员”,让他们走出门外,发挥自己所长,从他们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镜头与文字记录身边美好,让信息传播更有温度,让佛山的城市网络形象更加立体。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马文艳(实习)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