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正式发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东莞市共有4人入选,其中东坑镇李仲球名列其中。
文化和旅游部在通知中指出,近年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技艺精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代表。希望这些传承人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李仲球出生于1947年,是东坑镇坑美村的一名退休教师。2008年4月起,李仲球被聘为东莞市文化馆(东坑)少儿木鱼歌培训基地、东坑镇木鱼歌培训基地木鱼歌知识授课老师、木鱼歌传习所授业师傅、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会员。
李仲球从少耳濡目染,师从祖母学习木鱼歌。他对木鱼歌音律、韵律和构词作了一定的研究,集创、编、演于一身。其演唱风格行腔简朴流畅,抑扬顿挫,委婉动听,富有乡土气息。多年来,李仲球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木鱼歌新时代的内涵,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仲球利用木鱼歌培训基地和传习所等平台,积极传播、普及、传习木鱼歌知识,培养了一大批木鱼歌的苗子和爱好者,为传承和发展木鱼歌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传承谱系四代弟子中的黄佩仪已成为项目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并为其独立授课。根据木鱼歌的教学经验,李仲球编撰了《摸鱼——东坑木鱼歌写作与演唱教学》的规范教材,并编撰出版个人作品集《李仲球木鱼歌作品集》。
在传习授业之余,李仲球还积极参加市、镇举办的非遗体验展演展示等活动和社会公益性文化惠民下基层进企业演出活动。他经常组织木鱼歌培训基地学生及传习所徒弟到东坑敬老院慰问演出、多次参与党员宣讲活动,利用各种平台宣传、推介木鱼歌,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他还先后与韩国、日本、港澳台艺术学者、专业学院和各种媒体开展木鱼歌艺术研究和交流,使木鱼歌艺术在社会上产生深远的反响。
南方+记者 韦基礼
受访部门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