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同美国总统特朗普18日通电话,对特朗普提出的俄乌在30天内同时放弃袭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议表示支持,同时提出俄方一系列重要主张。
这是特朗普第二个任期以来,美俄元首第二次通话,距离上次通话不到40天。
眼下,俄乌战事激烈。在谈判方面,各方围绕领土主权、乌克兰加入北约等问题分歧巨大。此番“双普通话”谈了哪些内容?
释放了什么信号?美俄近期的密集外交又将如何左右欧美和全球脉动?
聊了2.5小时,“双普”二次通话信息量大
据美方消息,普京与特朗普的通话是在莫斯科时间下午5点开始的。从双方媒体报道的结束时间来看,两人通话持续了大约2个半小时。“今日俄罗斯”(RT)报道称,此次通话成为美俄两国领导人历史上最长的通话。
普京和特朗普此次通话,核心是通过停火、谈判以及停止外部干预推动俄乌冲突和平解决,同时改善美俄双边关系,推动双方未来在经济与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
从白宫和克里姆林宫公布的消息来看,两人通话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战俘交换与人道承诺
●俄乌将于3月19日互换175名被俘人员。俄方承诺若乌军投降,将根据国际法保障其生命权并给予人道待遇。
2.停火提议与条件
●特朗普倡议:提议俄乌双方30天内不攻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普京积极响应并下达指令。
●俄方停火前提:
需对全线停火实施有效监督;
停止乌克兰境内的强制动员及武装部队重新武装;
完全终止对乌克兰的外国军事援助和情报支持。
3.俄乌冲突解决框架
●俄方支持通过综合、稳定、长期的和平方案解决冲突,强调需消除危机根源并顾及俄安全利益。
●白宫声明称双方同意以“能源和基础设施停火”为起点,推动全面停火及永久和平谈判,谈判地点或设在中东。
4.黑海航运安全谈判
●双方同意就特朗普提出的黑海航运安全倡议启动谈判,明确具体细节。
5.双边合作与国际协作
●经济与能源:探讨互利合作计划,包括举办俄美冰球联赛。
●全球安全:加强核不扩散、中东及红海局势稳定的协作,共同应对战略武器扩散风险。
●美俄关系:双方强调改善双边关系的必要性,认为此举将带来巨大利益。
6.其他国际议题
●伊朗问题:一致认为伊朗“永远不应有能力”摧毁以色列。
●战略武器:承诺与其他国家合作,阻止战略武器扩散。
7.后续沟通
●两国总统同意就所有讨论议题保持持续对话。
美俄之间的共识,是否意味着已经为乌克兰设定了一个必须接受的结果?
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认为,特朗普上任仅两个月,通过几次电话交流,向乌克兰和俄罗斯施加压力,已促成双方在30天内停止对能源基础设施的攻击,并开始黑海海上停火等问题的技术性谈判,这已是相当不易的进展。“至于领土、资源分配等更为复杂和核心的议题,我相信在建立相互信任的过程中,未来会逐步取得进展。这些问题可能都谈到了,但要立即解决恐怕为时尚早。”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留意到,“双普”这次通话开始的时间,比官宣晚了一个小时。“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应该说双方交谈的时间是比较充分的。但是俄罗斯方面拖延了1个小时才来举行会谈,一方面是想展示更高的姿态,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个关键问题——双方团队的前期沟通不足,未达到两国元首可以达成实质性协议的程度。我们目前也尚未看到实质性的好转趋势,俄乌冲突局势可能将持续。”
恢复俄美关系是优先选项?
美俄此轮互动之所以为世界瞩目,是因为美乌沙特谈判后,舆论普遍认为“皮球已被踢到俄方一侧”。不过,美国试图以临时停火加紧推进俄乌和谈进程,却遭遇俄罗斯方面的谨慎回应。普京也借通话再次表明了支持有条件停火的态度。(相关阅读:普京同意停火30天,有何考量?| 快问快答)
而与立即实现停火相比,俄罗斯方面似乎有其他更优先的现实考虑——恢复俄美关系。此次通话就提到,俄美双方强调改善双边关系的必要性,“认为此举将带来巨大利益”。
自特朗普与普京在上月12日通话以来,两国高层级互动相当频繁,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以来,美俄关系迎来了“蜜月期”——
2月1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
2月18日,俄美高级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举行会晤,达成多项共识;
2月27日,俄美代表团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谈,主要讨论双边关系、使馆运作等问题;
2月28日,俄罗斯外交部官网发布消息说,俄外交部北大西洋司司长亚历山大·达尔奇耶夫不日将前往美国,出任俄驻美大使;
3月13日,普京接见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通过后者向特朗普传达有关解决乌克兰问题的立场;
3月15日,卢比奥和拉夫罗夫通话,讨论了结束俄乌战争的后续举措。
俄美双边密切接触,真的能融化两国因国家利益和政治惯性造成的坚冰吗?
当前,俄罗斯已经承受大量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其中一大部分是在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施加,即美国上届政府、民主党籍总统约瑟夫·拜登任内;部分制裁可追溯至往届政府,如特朗普首个任期,以及2014年乌克兰东部冲突之后。
截至目前,美对俄金融、国防、制造、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制裁并没有松动迹象。此前,俄方明确表示,俄美关系正常化应该包括美国解除对俄制裁。有分析指出,俄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容易消除,会受到各种因素制约。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认为,当前美俄关系改善是战术性的缓和。“特朗普已明确表示,他不愿在乌克兰战场上投入过多精力。普京可能会充分拿捏这一点,以寻求更大的利益。特朗普试图部分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尤其是涉及俄罗斯高级官员的制裁,以便与俄罗斯缓和关系。然而,解除金融制裁存在较大困难,其他方面的制裁解除也需要经过国会批准等复杂程序。”
赵海也认为,不能操之过急地认为美俄会立即进入蜜月期,或双方能够消除多年来积累的各种不信任和战略问题。
“从此次通话来看,包括双方最初在中东地区展开的谈判,我们可以看出,特朗普在与普京沟通时,不仅是要解决俄乌冲突的问题,也不仅限于美俄双边关系的改善,最终目标是改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战后世界秩序,重新规划全球格局,而美俄关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双方还有重大的战略利益需要协调,包括特朗普希望削减核武器和进一步进行军控。从更大的意义上讲,当特朗普希望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大国协商的方式达成新的势力均衡和和平时,俄罗斯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欧洲能够“托底”乌克兰吗?
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各方都释放信号,希望回到谈判桌上讨论停火方案。无论和谈的基线如何划定,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乌克兰和欧洲并不希望为美俄之间的战略妥协买单。
就在美俄两国元首通话结束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迅速作出回应,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欧洲领导人也第一时间表态。
泽连斯基称,乌方已准备好采取必要停火措施,现在俄方必须展示其停火意愿。与此同时,乌方对俄方停火的诚意感到怀疑。泽连斯基强调,“没有乌克兰的谈判不会有结果”。
正在德国访问的马克龙18日对媒体表示,俄乌停火应该是“可核查”和“可评估的”。法国将继续支持乌克兰,并希望“实现完全被遵守和可评估的停火”,实现稳固持久的和平。马克龙强调,没有乌克兰人参与的谈判是不可想象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乌沙特会谈当天,法国召集30多个国家的陆军参谋长在巴黎举行闭门会议,就法英两国提出的乌克兰安全保障框架、特别是为乌组建一支国际“保障”部队等事宜进行讨论。几乎所有北约国家的陆军参谋长或代表都出席了本次会议,但“北约老大”美国却出人意料地未获邀请。
欧洲准备从美国手中夺取和谈主导权了吗?
分析指出,美国新一届政府对乌克兰危机乃至整个跨大西洋关系的态度转变,再次给欧洲敲响警钟。面对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和“交易式外交”,欧洲不得不加快战略自主化进程。然而 ,派兵计划目前在欧盟内部面临不小争议,特别是大国之间还远未统一立场。即便是态度最积极的法国和一些北欧国家,也都强调派兵行动必须与美国的支持相结合。英国首相斯塔默更是多次公开强调,欧洲的所有安全设想都需要美国“托底”。
欧洲大国不得不接受的一个无奈的现实是:它们想摆脱美国的控制,但又无力彻底割舍对美国的安全依赖。这也决定了欧洲在实现防务自主的过程中,仍需要在摆脱美国控制和维持跨大西洋关系之间找到平衡。
赵海认为,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欧洲国家想要单独主导俄乌冲突进程是不可能的,欧洲国家对此应该也有自知之明。他指出,现在欧洲所做的事情,主要是着眼于两点:
第一,欧洲不希望乌克兰在谈判中处于极度的劣势。所以现在欧洲所做的事情,就是给乌克兰打气,提供足够的援助,使得乌克兰在谈判桌上持续保有底气。
第二,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从未来的安全架构上来讲,欧洲最担心的是北约的弱化。北约一旦弱化、虚化,对于欧洲本身的安全来讲有重大影响。所以他们现在要规划的,实际上是要恢复欧洲的军力,以确保未来即使在美国可能撤出的极端情况下,欧洲也具备自我防卫的能力。
“这些问题欧洲此前并未得到充分讨论和准备,但现在已经箭在弦上,必须进一步探讨。”赵海说。
采写:南方+记者 吴彬彬 张茵
图片:新华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