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翻绿浪,汕尾城区海梧村茭稻轮作提升土地“含金量”

南方+

近日,在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海梧村的茭白田里,翠绿的茭白叶随风起伏,形成层层碧浪。这片400多亩的高标准农田上,部分茭白植株已长至齐腰高。

“半年前,这里还满是杂草碎石。”站在田埂上的海梧村党总支书记吴州斌说。

作为一种水生蔬菜,茭白和水稻是本家宗亲,因种植、采收时间不同,很适合轮作。2024年底,汕尾市四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戴奕安看中海梧村这块撂荒耕地,信心满满地表示广东冬季温暖宜人,且海梧村资源丰富,适合种植茭白,遂与海梧村合作试行茭白、水稻轮作。

“我们非常欢迎他的到来,帮忙流转村民土地,开展茭白、水稻轮作。”吴州斌介绍,此前海梧村因海、塭、田位置相连,这片农田长年受海水倒灌影响,超600亩农田已盐碱化,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所需成本高、难度大,故该部分盐碱农田已撂荒闲置多年。

为盘活这些闲置土地,海梧村推行以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为核心,“专业种养合作社+农户”为驱动的“一核双驱”土地流转工作机制,构建结对共建模式,由村经联社牵头7个小组合作社,做通农户思想工作,盘活并统一收回约600亩集体盐碱化耕地。

同时,引进汕尾市四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集中流转经营,通过该公司改善农田水利设施,采用蔬—稻轮播种植模式,并打造茭白、油菜花试验基地,促进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超20万元,还实现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让村民获得分红收益,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茭白也叫作茭笋、茭瓜,是一种水生蔬菜,适于种植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黏壤土,与海梧村的土壤特性相契合。

“茭白味鲜且嫩,营养丰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尤其是浙江、上海等省市的消费者。”谈起这时令“宠儿”,戴奕安说,他从2024年11月开始改造海梧村这片撂荒地,引进“浙茭8号”、北京茭、杭州茭等品种,在海梧村第一次尝试种植,3月中旬到清明前就能收获,预计亩产量达3000—4000斤,收割完就接着种水稻,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可利用茭白秸秆还田增肥。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2月底,海梧村通过试验,成功让百亩盐碱地开出油菜花,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宜游,让更多人走进海梧、了解海梧,助力乡村振兴。

吴州斌表示,海梧村接下来将总结提取蔬—稻轮播种植模式的成功经验,扩大耕作规模,并围绕“生态旅游”“乡村游”的目标,推动海梧村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打卡,切实把海梧村打造为宜居宜游秀美乡村。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彭骏

编辑 彭正子 牛攀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