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栽培、压花,港澳台学生来到华农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

广东教育头条
03-16 13:56
+订阅

挖土栽培,体验缫丝,尝试压花……日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港澳台学生2025农耕文化体验营在华南农业大学(下称“华农”)举行。

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省高教学会港澳台侨学生管理研究分会联合主办,来自澳门旅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16所湾区高校的140余名港澳台学生共同体验了一场“沉浸式”农耕文化传承与实践之旅。

体验营分为主题体验活动和参观活动。在主题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分组参与了蚕的养殖与抽丝技能、观赏植物栽培、兰花栽培和压花实践等农事训练课程,体会中华农耕文明绵延千年的智慧积淀。

观赏植物栽培课程体验。

蚕的养殖与抽丝技能课程体验。

压花实践课程体验。

同时,学生们先后前往华南农业博物馆、华农校史馆,参观了卢永根院士手稿、丁颖教授的水稻标本等展品,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

活动期间,来自粤港澳台四地的学生们还在华农“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平台“思创园”共同种下了4棵大鸿运玉兰树,寓意大湾区高校学子“同植青春报国树,共筑湾区中国心”的心愿。

暨南大学香港籍学生林颖彤表示,农耕体验增强了自己的文化认同,“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中,以农耕文化为桥梁,让湾区青年的联系更加紧密”。

据介绍,农耕文化体验营是华农打造的“粤港澳青年国情教育与文化交流”品牌项目的重要内容,目前已举办三届。活动以农耕文化为纽带,通过实践体验与交流互动深化港澳台学子对岭南农耕文明与“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理解,帮助湾区青年厚植家国情怀。

“希望大湾区青年学子在体验中感悟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将所见所想所感化作推动湾区发展、促进民族复兴的实际行动。”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乐天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打造耕读思政特色项目,搭建更多文化交流平台,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与人才共育。

采写:南方+记者 谢望海 通讯员 费思迎

图片:华南农业大学提供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王露纯 陈梅玉
校对 何翠莹
111
+1
您已点过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去南方+听新闻

精选频道点击切换频道
学习
首页
本地
读+
南方号
粤港澳大湾区
党建
经济
文化
国际
体育
南方报业小记者
南方报业精选
南方都市报
南方农村报
观点
电影文娱
社会
健康
视频
视评
+音
广东人大
百千万工程
教育+
南都湾财社
创投
南方优品
美食
文创
马上办
茶业
直播
视界
消费
温泉
旅游
房产
科技
汽车
South
非遗
成长
N视频
惠你钟村
粤龙合作
国防军事
广东退役军人
绿美广东
青春广东
广东援疆
电子竞技
广东科技发布厅
广东乡村振兴发布厅
健康广东
广东应急管理发布厅
广东市场监管发布厅
广东金融发布厅
广东税务发布厅
广东国资立体发布厅
广东电信发布厅
广东自然资源发布厅
广东生态环境发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