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黄焖鸡米饭、小龙坎摊上大事,你怎么看?|3·15曝光

南方+

01:44

(品牌餐饮又双叒叕摊上大事,你怎么看?时长共1分44秒)

品牌餐饮又双叒叕摊上大事,你怎么看?

回收鸭血等剩菜二次销售;使用发酸食材、隔夜牛肉加色素冒充新鲜牛肉;男子往火锅里小便;清洁桶混用洗完拖把洗茶壶;篡改食材日期、使用过期产品……

3·15前夕,海底捞、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小龙坎、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等多个餐饮品牌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

对此,消费者怎么看?哪一类食安问题最让人无法接受?这会影响大家外出就餐的选择吗?

来看南方+记者的街头小调查。

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破底线

“我在抖音上刷到黄焖鸡米饭剩菜回收的视频,很让人接受不了”,王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没遭遇过食安问题,但这些报道足以劝退人,“我会选择少出去吃,大部分在家里自己做。”

街头调查中,市民们普遍认为,小龙坎、杨铭宇黄焖鸡米饭这样的食材及后厨卫生出状况最让人难以接受,相比而言大家对海底捞的“小便门”较为宽容,将之归为“无妄之灾”,受访者邓先生说道:“毕竟这是消费者负全责,商家也不希望发生的事”。

3月14日,一家电视台“3·15特别报道”曝光了连锁火锅品牌小龙坎火锅汉川店多个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该店存在回收消费者吃过的剩菜再销售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店员收拾餐桌时,顺手将顾客没吃完的半盘海带芽端进后厨,放到操作台上,随后,后厨人员打开冷藏柜将这盘海带芽倒回存放海带芽的盒子中。作为小龙坎火锅十大招牌菜之一的牛奶鸭血,一旦有剩余,也会被店员回收。

除此之外,湖北经视直播记者观察发现,这家店无论是洗拖把、抹布、倒食物残渣、洗茶桶、还是存放餐具,用的都是放在洗手间门口的五六个铁桶,而这些桶的桶身并没有任何明显的标记来区分其用途。

回收剩菜的做法,同样出现在连锁餐饮品牌杨铭宇黄焖鸡的后厨中。

据3月12日媒体曝光,该品牌多个门店存在多种食品安全乱象,包括使用存放多天的发酸食材,顾客食用后的剩菜回收再加工售卖,隔夜发黑的牛肉加色素后冒充新鲜牛肉。同时,多家门店招聘时不需要员工提供健康证,大量无证店员直接上岗。

“通常,我们看到的食安曝光事件为单店或是个别现象,但象杨铭宇黄焖鸡米饭这样大面积多家门店违规违法,实属罕见。”东莞市连锁餐饮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波认为,近期曝光的几家品牌案例中,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的情况最为突出,冲破底线,应是集团管理出现了根本性问题。

10倍补偿是“诚意十足”还是“拿钱消灾”?

面对媒体曝光,每家品牌的反馈回应不尽相同,其中,海底捞的10倍补偿做法最让消费者意外,一度登上热搜。

据悉,3月12日,在“小便门”事件爆出已近一周后,海底捞宣布将对4109单顾客进行10倍补偿,同时全额退还当日餐费。粗略计算,仅补偿金额一项就将超过千万元,业内认为这也是中国餐饮业有史以来赔偿金额最高的一次。

“10倍的补偿已经很高了,可以接受。”一位受访者表示,第一次听说这么高的餐饮赔付,海底捞显示了足够诚意。

不过也有消费者强调,恶心的事情已经发生,再多钱也弥补不了心理上的“创伤”。

近两日,记者注意到,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已出现晒赔付的帖子。例如一位名为heipizhu的网友2月27日与 同事一行5人去涉事门店就餐,花费813元,获赔8943元。

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联席会议主席徐嵩向南方+记者分析说,海底捞的10倍补偿或许参考了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

“满足这个前提,10倍补偿是正常值,不算超纲。”徐嵩表示,不过海底捞属于餐饮服务业,本案不满足该条款,只是一参照。

采写:南方+记者 李劼

拍摄:南方+记者 王俊涛

剪辑:南方+记者 许蕾

统筹:姚翀 程鹏 马华 谭唯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