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三箭齐发”背后,需求牵引制造进化|佛山改革发展新动能②

南方+

2025年的佛山,产业版图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大变革:

陶瓷生产线上的机械臂“自学”优化工艺参数;新能源汽车电池工厂实现全流程“黑灯生产”;生物医药实验室的纳米机器人精准递送药物……

这座万亿工业城市,正以“三箭齐发”战略重塑产业形态,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强链补链、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中,掀起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跃迁的浪潮,探索发展新动能。

“三箭齐发”背后,本质上是一场“以需求为火种、以制造为熔炉”的进化实验。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一座制造业大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之年。奔着“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目标,产业如何打头阵?

01:26

新产业:“三箭齐发”背后,需求牵引制造进化|佛山改革发展新动能②

探寻方位

加速布局制造业“上新”

在广东制造业当家的“大舞台”上,佛山是不可或缺的“台柱子”,一举一动皆有章法。

而最近几个月,密集召开的系列高规格大会,给这座制造业大市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正如佛山反复强调,要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出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智造强市”,再造一个新佛山。

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戴嘉信 摄

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戴嘉信 摄

再造一个新佛山,当然离不开产业向新,尤其是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众所周知,佛山传统产业比重大、根基深,要全面转型谈何容易。但佛山迎难而上,且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在这场转型风暴中,佛山一大批家电、家具、纺织、陶瓷等传统制造业企业投身数字化转型浪潮,并从中尝到甜头,开启事业发展的又一春。

在纺织行业,数据流如金色丝线穿梭于张槎300多家针织企业,订单需求、原料库存、产能分布实时编织成网,让服装库存周转率提升25%;在家具行业,维尚家具在数智化项目建设上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使订单周期从30天缩短为5天,生产效率提升300%以上。

目前,全市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上工业企业超7400家、占比超72%,转型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6%、成本降低17%,降本增效成效明显。

这场产业向新的转型,不仅向快而变,还在向绿而行。

向绿而行第一步,就是实现全链条“减碳”。加速应用清洁能源,加快推进设备升级,持续创新生产工艺,数字转型节能降耗……近年来,佛山企业多管齐下,构建全流程绿色产业链。

下一步,就是打造绿色工厂。

放眼全国,绿色工厂一直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佛山也不例外。

近年来,佛山聚焦“绿色工厂”等主要抓手,深入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绿色工业园区2个、绿色工厂56个、1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

如今,在佛山星罗棋布的制造业工厂中,逐“绿”前行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比低碳走得更远的是,迈向“无碳”。

聚焦新能源产业,佛山发起了一场更为深远的能源结构调整,提前布局氢能产业,在这个万亿级市场抢占先机。

发展到今天,佛山已形成从制氢、储氢、加氢到零部件、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商业化示范持续推进,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氢能产业发展集群地之一。

佛山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佛山将继续以绿色赋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不仅要推动氢能应用从交通领域向工业、发电等多场景转变,打造佛山云浮氢能综合利用应用场景创新试验区,还将实施“光伏+”五大行动,推动集中开发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力争2025年全市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总规模突破400万千瓦时,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当传统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声与数据中心的电流声共鸣,当陶瓷窑炉的火焰与氢能源的蓝焰交织,这座制造业重镇正以智造为翼、绿意为魂,飞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

破局行动

紧盯需求精准招好商

如果说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绿是佛山的转型战法,那么紧盯需求精准招商,引进源源不断的新兴产业项目,将成为这座城市产业变革的破局打法。

背后的逻辑就是,让存量焕发新活力,用增量激活新动能。

2025年的佛山,产业版图正经历大变革。戴嘉信 摄

2025年的佛山,产业版图正经历大变革。戴嘉信 摄

今年开年以来,佛山就标注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局——2月6日至27日,全市共派出212支招商小分队,签约项目73个,签约投资总额达487亿元。

例如,通鼎集团计划总投资20亿元在佛山建设通鼎集团华南总部和产业项目,将围绕光伏储能、数字化产业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吴江变压器产业项目落户佛山高明,总投资额超10亿元,拟打造变压器华南智造基地将为佛山能源转型和电力安全提供先进技术;南方电网电力物资绿循环利用广东基地项目、经纬高端面料织染一体化项目两大项目同天签约落地,将为佛山绿色经济与先进制造注入新动能……

一个个招商喜讯接踵而来,不仅密度之高、额度之大实属罕见,其中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新能源、半导体芯片、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的投资比重很大,投资质量更高,投资结构更优。

佛山所瞄准的新兴产业,一方面是具备相关领域的科研基础,另一方面是佛山原有的产业优势。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如今,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展示着经济跳动的强劲脉搏,更为佛山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能量。

不仅如此,今年佛山拟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603项,总投资9819.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13.37亿元。其中,新兴产业占比相较往年也更为突出,产业项目现代化、高端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

这些重点项目招商、动工的速度之快、带动之强,同样令人振奋。开工第一天,佛山五区就同步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系列活动,掀起项目建设热潮。

开春“加速跑”、冲刺“开门红”。数据显示,一季度产业项目的开工数、总投资、年度投资占比均达到七成;先进制造业项目的开工数、总投资额占比均达到产业项目的五成,进一步擦亮佛山“制造业当家”成色,加力锻造新质生产力。

转型之路

做强新支柱与“勇闯无人区”

在全球产业变革中,佛山实践也揭示了转型升级的本质规律——产业向新不是推倒重来的“破”,而是强链补链的“立”。

因此佛山明确提出,加强市级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用产业链思维统筹区域生产力布局,统筹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统筹生产要素供给,健全强链补链延链机制,持续壮大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机器人、新能源、医药健康等产业集群。

在这一点上,佛山已有基础,并走在全省前列。2024年数据显示,佛山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稳居全省第一;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8万台;医药健康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元;一汽大众等重大项目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成型……新兴产业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新支柱。

布局未来产业,是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对此,佛山也早有自己的产业图谱,并进行了前瞻遴选布局。

以低空经济为例。从去年8月印发《佛山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到11月举办佛山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成立佛山市低空经济发展协会,落细落实各项举措,前后不过三个月,充分体现佛山在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上的“快”“稳”“高”,力争在全国各地大小城市抢跑行动中脱颖而出,赢得发展新优势。

佛山也在加快抢占氢能、机器人、AI、合成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制高点。如今,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已经投产;全球首条氢能有轨电车也已穿梭运营数百天;从光伏清洁到医疗协作,从工业搬运到家庭服务,机器人渗透进多个领域;生成式AI已应用于陶瓷设计、家电研发等传统领域,推动产品迭代效率提升30%以上;越来越多合成生物企业加速涌入……这些正是佛山布局未来产业的现实注脚。

可以说,未来产业将是佛山经济在高位再突围的重要一战。

接下来,佛山还将围绕绿色氢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治疗等领域,培育一批“勇闯无人区”的人才团队、优质企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努力在未来产业发展的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战略是指南针,落地是王道。据透露,佛山市发改局正在加快编制《佛山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十五五”规划》,并即将推出佛山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推动产业体系变革。

时代浪奔,城市浪涌。扎根制造业的工业城市佛山,也在不断把脉产业与时代,刷新制造名城名片,从“有家就有佛山造”产业IP闻名全球,到新兴产业量质齐飞,再到未来产业的星星之火正以燎原之势蓬勃兴起,佛山产业正不断“自我进化”。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上,佛山正在远行。

采写:南方+记者 刘明

出镜/视频文案:南方+记者 肖霞

摄影:廖明璨

剪辑:萧皓隆

联合出品:

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

.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