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近年来,阳山县太平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青年人才视作高质量发展关键“密码”,搭建青年人才干事创业平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青年共治”新路径,以点带面,激活人才反哺家乡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新希望、新活力、新动能。
创立促进会
吸引青年人才“衔泥归巢”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太平镇党委充分发挥镇人才驿站“集聚人才、凝聚智力、服务发展”作用,在阳山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阳山县委社会工作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摸清辖区青年人才情况,充分整合人才资源。
太平镇沙陂村新青年促进会揭牌成立。资料图
去年8月,太平镇在全县率先试点成立“阳山县太平镇沙陂村新青年促进会”,搭建新青年成长交流舞台,引领高质量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参与家乡基层治理。同时,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优化党员干部队伍,为当地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绿美生态建设等注入新青年的蓬勃力量。
太平镇还在沙陂村创新试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个六”模式,以小切口助力小实事,用小实事凝聚大民生。
凝聚力量
探索“青年共治”新路径
太平镇沙陂村新青年促进会成立后,促进会成员约定,每年将运用自身资源通过筹资集资、向社会发动捐助、吸引投资合作等方式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努力推动沙陂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2024年,促进会筹集30万元办成植树添绿、硬底化村道、建设育秧大棚等一批民生实事。
阳山县太平镇沙陂村育菜(育秧)大棚。
“装好了太阳能路灯,我们现在晚上出入都方便安全很多了!”朱陂村的骆大叔笑着说,促进会在了解到夜晚路太黑他们出入不便的情况后,发动各界力量筹集资金,安装了20盏太阳能路灯,并推动了100米的村道硬底化。
结合沙陂村地域位置特点,促进会还助力沙陂村种植绿植1500余株,打造“风铃大道”“紫薇大道”“桃花岛”“紫荆路”等特色景观带,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同样活跃着促进会青年会员的身影。他们支持成立乡村运营公司,通过盘活资产资源,建立占地3000平方米的育菜(育秧)大棚,预估产值540多万元。2024年,沙陂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资助育人
激活“人才反哺”良性循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沙陂村出了42个大学生,2个研究生,2个博士,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基础和动力保障。
在太平镇党委的指导下,太平镇沙陂村新青年促进会积极联系沙陂村委会,定期走访慰问高中生、大学生,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太平镇党委还指导促进会把筹集资金的一部分专项用于村内人才培育工作,关心关爱困难学子,运用镇慈善会教育发展基金,定向捐资帮助沙陂村品学兼优的困难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激发他们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发挥乡情的情感纽带作用,促进反哺家乡的能量流动,逐步形成闭环,实现“乡村重视人才、人才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
为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根基,太平镇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工作,始终坚持在政策帮扶、资金资助等方面谋实策、出实招,通过成立镇级慈善会,设立教育慈善发展基金,全力保障困难师生的生活学习,同时加大对优秀教师、学生的奖励力度,提高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人才成长。
下一步,太平镇将按照“试点先行、多方探索、逐步铺开”的思路,在全镇12个行政村逐步成立村级新青年促进会,推动创新试点经验在全镇遍地开花,吸引和留住更多大学生人才和新青年人才,盘活人才存量,让有知识、有技术、有情怀的新青年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陈秀妍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