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5年11月至12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深圳承办25个比赛项目。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大型赛事素来是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契机,深圳这座青春洋溢的“志愿者之城”也将招募1万余名赛会志愿者和3万余名城市志愿者,以体育之美点亮城市之光,以志愿之力谱写青春华章。
其中,深圳14所高校将承担深圳赛区赛会志愿服务“馆校对接”任务。这些高校将服务哪些赛项?志愿服务准备得如何?报名学子如何理解新角色?在3月5日全国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暨第20个深圳志愿者节来临之际,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喜迎十五运 青春有志愿”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在国际舞台上,我要展示深圳志愿者的精神!”这是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吴岑在巴黎奥运会志愿服务时的宣言。如今,这股热情正延续至即将到来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下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
为服务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这一粤港澳大湾区承办的重要赛事,深圳大学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动员,从骨干培养到全员培训,均以“先锋姿态”投入其中,志愿者招募数量位居前列,是深圳赛区派出赛会志愿者的主力高校。
“此次学校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志愿者服务范围覆盖闭幕式礼仪、马拉松、射箭、小轮车等赛事项目服务等全链条岗位,全校学生报名热情高涨,为此我们通过建立‘馆院对接’机制精准匹配赛事需求,严格筛选志愿者,超额完成任务!”深圳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报名氛围热烈,周密的顶层设计与科学管理机制是高质量完成服务任务的关键。目前,深圳大学已成立由校领导挂帅的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内设多个专项职能组,构建“校领导统筹—部门联动—学院落实”的三级管理体系,十余个部门协同发力共同做好志愿者招募和管理。
深圳大学志愿者参加大型赛事服务
例如,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接受政策通识培训;教务部统筹课程调整以匹配服务时间;后勤部制定跨校区通勤方案解决交通难题;学院团委书记掌握招募带队技巧,学生骨干提升组织动员能力,普通志愿者通过基础课程提升赛事认知。
同时,学校建立分层培训体系,通过系统性培养使志愿者以专业形象展现深圳“志愿者之城”风采。“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更是一次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报名志愿者的学生吴岑说。港籍学生钟晓莹则认为,能在家门口服务国家级赛事,将成为难忘的青春经历。
参与热情高涨和备赛机制完善的背后,是深圳大学对志愿文化的长期培育。
“经验丰富的骨干是服务质量的‘压舱石’。”学校志愿工作指导老师说。深大团委通过遴选30余名优秀志愿者组建“大型赛事活动志愿服务队”,依托常态化参与深圳马拉松、中国杯帆船赛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形成大型赛事服务标准化流程,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提供高效的保障。
深圳大学志愿者服务大型赛事
医学部学生严晨元是骨干代表之一。作为校志愿者联合会理事长,此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她报名了赛事医疗保障支持与残特奥运动员专项服务。“无论是医疗守护还是无障碍支持,我们的目标始终一致:让每一份拼搏都能安全绽放,让每一种热爱都被平等托举。”
港籍志愿者钟晓莹将志愿精神从校内运动会渗透进校外的老人院和环保活动,用小事展现“善举”。
外国语学院的吴岑同样引人注目。这位参与巴黎奥运志愿服务的“00后”,以368小时的服务履历,在巴黎奥运会赛场留下了深大学子参与国际赛事志愿服务的珍贵印记。在她看来,从巴黎到深圳,变的是赛场,不变的是奉献之心。
吴岑担任巴黎奥运会志愿者
事实上,深圳大学始终将建设“志愿者之校”作为重要目标,在助力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方面勇挑重担、积极担当。
从第二十届文博会文化交融的现场,到U18女篮亚洲杯篮球赛激情四溢的赛场;从中国杯帆船赛乘风破浪的海面,到深圳马拉松活力奔跑的赛道;从羽毛球大师紧张激烈的对决场地,到海峡两岸棒球联赛热血沸腾的棒球场;从南山半程马拉松的坚毅历程,再到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充满挑战的水域……深大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数千名深圳大学志愿者以专业的服务和饱满的激情,获得了来自运动员、技术官员、赛事组织方等各方的感谢和赞扬,成为了各大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深圳大学志愿者服务大型赛事
厚植深圳“志愿者之城”的城市底色,深圳大学也为这座城市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志愿力量。不管是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举全校之力动员参与,还是再遇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这场湾区体育盛会,深圳大学勇挑重担、挺膺担当,将以“硬核管理+超燃情怀”赓续志愿之火,为新时代志愿精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书写生动而深刻的注脚。
策划/统筹:张玮
撰文:蔡敏玲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