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街道:生活在共和村,很幸福!

怀集发布
+订阅

尽管春寒料峭,

怀集县幸福街道共和村

田间地头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目之所及,绿树掩映下的村居错落有致,

各养殖基地内工人身影忙碌,

碧绿的田野里牛群膘肥体壮,

孩童在休闲公园嬉戏追逐……

自列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对象以来,共和村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获评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01

龙头带动,激活发展动能

“过去自己搞养殖单打独斗,现在跟着企业干,技术、销路都不愁!”鹧鸪养殖户何叔一边投喂饲料,一边笑着说。

共和村地理位置优越

生态环境良好

拥有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共和村党总支书记李海雁向记者介绍,立足该村特色优势,以做优做强农业产业为突破点,突出“主导+特色”农业,依托甘氏鹧鸪养殖基地、德康生猪养殖基地两大企业,大力发展“公司+农户”代养模式,有效促进村强民富。

广东甘氏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甘泽强表示,企业探索创新“公司+特色产业园+农户”产业化模式,通过技术培训、保底收购,带动60多户农户发展鹧鸪养殖,让农户实现“零风险”稳增收。

目前,鹧鸪产业园存栏种鸪20万羽,

年可上市肉鸪600万羽,

产值达到2.1亿元,

可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

此外,

怀集德康农牧有限公司

在共和村建设运营的

繁育一体化生猪养殖场,

总投资2.93亿元,

设计种猪存栏7500头,

年出栏育肥猪12.5万头,

不仅盘活500亩闲置土地,

投产三年来还为村集体带来56万元分红。

2024年,共和村集体收入超30万元,较2022年翻一番。依托“鹧鸪+生猪”双轮驱动,共和村正从产业振兴朝着乡村全面振兴一路疾驰。

02

生态筑基,扮靓家园底色

傍晚时分

记者来到何屋村新建的小公园

看到桥梁、水坝、凉亭等建筑

与清澈见底的小溪构筑起一条怡人的景观带

村民正在亲水步道悠闲踱步

“前几年,村里的环境比较脏乱,经常有人随处丢垃圾。现在设置了专门的垃圾堆放点,村民自觉搞好卫生,村里干干净净,村口的荒草地也修成了小公园,大家散步、跳舞都有了好去处。”村民何倾飞笑着跟记者分享道,绿化变好了,环境变美了,生活更舒心。

SPRING

共和村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

扎实开展“双美”行动,

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广泛发动群众共建共享,

清拆危破泥砖房77间,

改造农房外立面64户。

率先打造何屋、上屋等3个精品自然村,

村口标识融入文化元素,

荒地改造成休闲公园,

建设了健身广场、休闲步道等设施,

“以点连片”带动全域村居改貌提质。

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绿化工作计划和绿化区域示意图,广泛凝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绿化美化建设,种植宫粉紫荆、风铃木等2500多棵,使村内闲置地变身“绿美空间”,让村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03

民生提质,共享发展成果

“这条村道的改头换面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如今道路拓宽了,我们出行也舒心多了!”黄阿姨站在拓宽的村道上,望着新安装的路灯,满心喜悦。

此前

共和村部分道路狭窄、路面破损严重,

且山路崎岖、视野不佳,

容易发生车辆摩擦等问题,

不仅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制约了经济发展,

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共和村始终将群众声音

作为工作的“指南针”,

聚焦民生补短,

谋划实施道路拓宽和路灯亮化工程,

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项目敲定后,共和村迅速行动,组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心声、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征集资金,确保道路改造工程顺利实施、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倡议一发出,便得到社会热心人士和村民群众的积极响应,纷纷捐资献地。

当下,

村委会至黄姜村、

木古岭至下屋村等

较窄和较险峻路段共3公里

已完成拓宽和修复施工;

在共和村16个经济社主要道路和巷道

安装太阳能路灯400多盏,

切实改善村民出行条件,

确保出行安全,

为乡村振兴铺就一条“幸福路”。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人才培育与产业升级。计划组织农户到示范基地学习,引进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培育壮大农业主体,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推动三产融合。”李海雁表示,共和村还将探索“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文旅融合,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价值”。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金利、罗昭

编辑:陈金利

编校:植敏仪

审核:陈友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