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志性尖顶!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现“百年红楼”

健康东莞
+ 订阅

红墙,尖顶,承载着东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独特的城市记忆。

近日,眼尖的市民朋友已经注意到了,市人民医院TID项目中“红楼”工程项目已经初见标志性的灰色尖顶和红色砖墙。

无

东莞市人民医院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西医院之一,已经走过了130多年的历史。过往因主楼红墙绿瓦,建筑西洋风格,被称为“红楼医院”。

历经岁月洗礼,最初的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如今,医院新的急救中心的设计,正是为了融合“百年红楼”元素,传承传统德国教会医院,延续东莞人对红楼医院的百年情怀。

无

重建红楼地标,延续百年情怀

东莞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888年,前身为“中华基督教礼贤会东莞普济医院”。1907年,普济医院迁址莞城脉沥洲(即莞城沙地塘)。普济医院兴医务,培养医生,办护士学校,参与公共防疫,为促进莞邑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挥了巨大作用。

东莞普济医院。

2000年后,该院开设普济院区,搬进万江新院区,建设了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岗医院医疗联合体,挂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

对于老东莞人来说,“红楼”代表的不只是一所医院这么简单,它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份记忆和情结包含了老百姓对“红楼”医疗服务的认可与信赖。

2004年开设普济院区。

按照东莞市人民医院TID项目规划,新“红楼”将作为医院新的急救中心。该急救中心是全院区新建的一栋4层楼宇,将新增用房约1.73万平方米,新增急救病床185个,包括42个重症监护病床,并且将满足平战结合、平疫结合的多种医疗需求。

“百年红楼”重现

如遭遇疫情,普通病房能快速切换成符合“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要求的传染病病房,相关病区马上进入隔离状态;没有重大疫情时,医院相关单元仍然各司其职。“三区两通道”模式作为一项重要的空间隔离措施,对于防止交叉感染、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提升医院空地一体化医疗救援体系水平,在城市人口密集区搭建“空地结合”救援网络,急救中心楼顶将设置国内先进急救直升机停机坪,为病人转送、抢救争取时间。该停机坪配有一处无障碍通道及一处疏散楼梯,急救程序启动时可通过无障碍通道及垂直电梯直达急救中心各层,便于急救和转运。这将大幅提升医院创伤和疑难重症救治能力,有效提升和改善医疗急救系统救治水平,推动东莞市医疗水平走在行业前沿。

项目鸟瞰图

目前,新“红楼”正在进行幕墙玻璃及幕墙铝板陶板安装。预计2025年5月,“红楼”将完成幕墙工程。市人民医院TID项目正在开展室内外装饰装修、机电消防等工程施工,预计2025年12月项目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届时将组织开展直升机停机坪试用工作。

打造全市首个“交通+医疗”TID综合体

东莞市人民医院TID项目是由市人民医院和交投置业公司合作建设,打造首个东莞医院TID一体化项目,属省市重点项目,也是东莞市首批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的试点项目。

该项目位于东莞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内,紧邻东莞市地铁1号线人民医院站,占地面积约4.8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41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约11.31亿元。整体项目将新建1栋科教综合楼、1栋急救中心和双层地下空间,其中包括人民医院公交首末站、人防工程及地铁、公交无缝连接工程等。

东莞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落地后,将为东莞市民带来就医体验的全面升级。

交通出行方面——

院区建筑间特别设置了连廊慢行系统,即便在风雨天气,市民也能畅通无阻地直达各功能区域,实现“风雨无阻,就医畅通”。通过“医疗+交通”TID一体化设计,项目可实现公交首末站、地铁与医院无缝衔接。

项目各种交通流线图

地铁方面,市民乘坐地铁到站后,可直接通过电梯或者下沉广场直达门诊大楼、急救中心及科教中心等区域。

公交方面,采用人性化的公交首末站设计,大大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效率,院区建筑之间设计了风雨连廊慢行系统,即使在风雨天气,市民也能畅通无阻直达各功能区域。

汽车出行方面,送人车辆到达地下负一层“即停即走”区域落客后,市民可直接乘坐电梯到达门诊大楼、急救中心及科教中心等区域,快捷便利。

此外,项目在地下空间设置了2层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6.19万㎡,增设约1200个车位,将有效缓解当前就医停车难题。地面上则实行人车分流,院内大部分道路实行单向行驶,确保车流通畅。

室内场站结合首层风雨连廊,构建无风雨慢行系统,让市民就诊环境更安全舒适,打造了立体式的畅通“生命通道”。下沉广场的商业休闲区设置了阶梯看台、观景台和阶梯座椅,提供休憩、观景的场地,营造休闲轻松的医院氛围。

医疗服务方面——

项目新增了一栋科教综合楼,为牙科、DR(数字化X射线成像)、骨密度检测、全景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产科等医疗服务项目扩容提升,增强了医院在多个专业领域的服务能力;新增一栋4层的急救中心,新增用房约1.73万平方米,新增急救病床185个,包括42个重症监护病床,兼顾平疫需求,若是遭遇疫情,可通过部分房间功能防范,科学设置三区两通道,满足传染病救治的要求。同时,急救中心楼顶还设有国内先进的急救直升机停机坪,为病人转送、抢救争取时间。

撰文:蔡子航 欧雅琴  通讯员 何艾琳

视频:钟雨晴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