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美股遭遇了“黑色星期一”:特斯拉跌超15%、英伟达跌5.07%、苹果跌4.85%、谷歌A跌4.49%、Meta跌4.42%、微软跌3.34%、亚马逊跌2.36%……2025年3月10日(美国东部时间周一),美国三大股指全线大跌。截至收盘,纳指跌4%,创2022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道指跌2.08%,标普500指数跌2.7%。
一个月前,华尔街还为特朗普的减税、放宽监管等大部分经济议程欢呼;然而一个月后,标普500指数已经从峰值蒸发了4万亿美元。在业内看来,美股近期下跌的核心原因是衰退预期下的流动性紧缩恐慌。
过去一个月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担忧持续加剧,最初是因数据引起的,最近更是被官员的言论进一步推动。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此前表示,随着削减政府支出,经济可能会有“排毒期”。而在当地时间3月9日的一次采访中,特朗普说经济正在“过渡期 ”。
如果说美股大跌是政策风险、经济衰退预期与市场情绪共振的结果,短期内或延续震荡。那么后续,美股会否成为“财富绞肉机”恐引爆经济核弹,是当下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另一个拷问。
01
特朗普言论“引爆”隐忧
上周刚刚经历暴跌,本周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一”。美股当天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特斯拉跌超15%,创2020年9月份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较其去年12月创下的历史新高累计下跌超54%,市值一夜蒸发超1303亿美元。当天,美股七巨头市值合计蒸发超8300亿美元,创单日市值损失最高纪录。
自特朗普2024年11月当选美国总统以来,道琼斯指数从1月高点47000点跌至41671点,跌幅超11%;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0点暴跌至17325点,跌幅达13.4%;标普500指数从6200点跌至5572点,跌幅超10%。
过去一个月,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不断加剧,最初是因为部分经济数据疲软,以及特朗普政府持续推出关税措施。
一些言论彻底引爆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当地时间3月9日上周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美国今年是否会衰退时,特朗普没有排除衰退的可能性,他表示:“总会有过渡期,需要一点时间。”在被问及其关税政策是否会推高通胀时,特朗普直言:“关税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它们可能会上升,我不知道这是否可预测。”
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特朗普为了实现涉及关税和缩减政府规模的长期目标,愿意忍受经济和市场陷入困境。在上周五,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新一届政府削减政府开支,美国经济可能经历一个“调整期”。
道明证券称,就在几周前,还在被问到是否认为美国经济正在重新加速,而现在,突然之间,“经济衰退”被反复提起,市场已经从对增长的兴奋转变为绝对的绝望。
近期市场对美国衰退的担忧情绪加剧,此前公布的美国服务业PMI、新房销售、消费者信心等数据均不及市场预期。随着特朗普不排除今年衰退的可能性,导致美股出现恐慌抛售。
“纳指近四周跌超12%,跌出了‘经济衰退’的味道。”民生证券分析师邵翔说,美股大跌的核心原因是衰退预期下的流动性紧缩恐慌。
02
距离衰退仅“一步之遥”
2月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增长15.1万人,不及预期值的16万人,前值从14.3万人下修为12.5万人。2月失业率4.1%,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高于预期值和前值的4%。在就业不及预期的情况下,通胀还在反弹。美国2月份CPI同比增速反弹至3.2%(前值为3.1%),核心CPI同比增长3.8%(前值为3.9%),均超出市场预期。
“就在几周前,我们还在被问到是否认为美国经济正在重新加速——而现在,突然之间,‘经济衰退’这个词被反复提起。市场已经从对增长的兴奋转变为绝对的绝望。”道明证券在谈到经济衰退风险时称。
随着关税反复、DOGE裁员减支影响,美国经济乐观情绪反转。亚特兰大联储2月以来将一季度GDP预期从3.9%下调至-2.4%,居民消费和净出口是下调的主因。
消费方面,美国1月零售销售、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增速均大幅低于预期,拖欠90天以上信用卡贷款占比创2012年以来新高。
投资方面,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企业新订单经历了大选落地后两个月强劲反弹的“蜜月期”,但2月反转,ISM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大跌6.5%。外贸方面,美国贸易逆差创新高,也会对一季度GDP形成拖累。
邵翔表示,特朗普豪赌背后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引导衰退预期来降通胀(预期)和利率;二是“前低后高”的经济布局可能更有利于中期选举。
Brandywine Global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投资组合经理Tracy Chen表示:“由于特朗普的政策顺序是先加征关税,然后减税,经济衰退的风险肯定更高。”
有“华尔街最准分析师”之称的美银首席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在报告中警告称,美国距离衰退仅“一步之遥”,一份糟糕的就业报告就可能将其推入衰退的深渊。
由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已被证明比预期更为激进,可能导致物价上涨和金融状况收紧,高盛下调了2025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预期从年初的2.4%下调至1.7%,这是高盛两年半以来首次调低对美国的经济预期。
03
流动性的“体感”恶化
经济之外,美股的流动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既有自身的流动性隐忧,也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资金‘分流’压力。”邵翔表示。
上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讲话,表示当前美国经济形势良好,就业市场稳健平衡,美联储应保持谨慎,现阶段无需急于调整政策利率,美联储可以耐心等待形势变得更加清晰。
除了暂停降息外,美国缩表还在继续。2022年6月美联储启动缩表以来,截至上周,资产总规模下降2.1万亿美元至6.8万亿美元,美联储所持有的债券规模下降2.0万亿美元。
暂停降息和缩表的货币政策会明显减少市场流动性,对刚刚进入景气周期的经济造成打击,还会导致美债收益率上升,增加联邦政府的利息支出。“美联储隔夜逆回购余额持续走低,可能接近流动性的拐点,叠加第二季度公司债的到期量不小,美国本土流动性的体感在恶化。”邵翔表示。
资本市场对趋势做出提前反应,必然也会出现剧烈震荡,此次科技股首当其冲。邵翔认为,中国的科技、欧洲的财政成为打破“美国例外论”的两只重拳,资金分流的压力开始显现——最近几周流入美股的资金在减少,而流入非美股市的资金在增加。
为此,华尔街到处都是投资者降低风险的迹象,衡量交易员恐惧的CBOE波动率指数升至2024年8月以来的高点,国债收益率也在下降。
东吴期货表示,美股估值偏高也是调整的原因之一。此前科技板块是美股走强的主要驱动,在AI逻辑下科技板块整体估值偏高。但是今年初以来,在DeepSeek的冲击下,英伟达、特斯拉等“七巨头”均出现大幅调整,美股AI叙事逻辑受到挑战,大规模资本开支的持续性也受到市场质疑,因此美股估值出现明显收缩。
东吴期货表示,相比较而言,A股更具有配置价值。今年中国经济延续向好态势,财政政策积极发力,地产销售持续修复,企业盈利修复确定性较高,尤其是科技板块受到政策和产业趋势的共同支持,带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因此A股在调整后将继续上行,建议逢低进行布局。
采写:南方+记者 黎华联
图片:新华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