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期绒癌到临床治愈:广医肿瘤医院助34岁妈妈书写“重生”奇迹

南方医plus
+订阅

“癌”与“爱”,同音不同命。

前者是许多人命中的一道大坎,后者则是他们跨越这道大坎所需的力量和勇气。

阿晴与阿毅(化名),是一对白手起家、相濡以沫的模范夫妻。没想到,这种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却被半路“杀”出的恶疾——多发转移绒癌,踏上了曲折的抗癌之路……

阴霾骤起 双药化疗控制病情

“我们十几岁就认识了,我家在安徽,她家在广西,她们家里人都不太赞成我俩在一起。但我努力证明自己,之后我在广州努力打拼,赚到第一桶金就给老婆买车、买房。”丈夫阿毅回忆道。随着安居乐业,阿晴夫妇俩很快迎来了他们的大宝、二宝。

图片

阿晴34岁这年,本该是盼望着第三个小生命的到来,却检查出了“异位妊娠”,不曾想沉重的打击还在后面,在某医院经过手术治疗后,CT复查显示:左肺、右肝出现了占位,考虑绒癌肝肺转移。

绒毛膜癌又称绒癌,是一种高危恶性的妇科肿瘤,常表现为腹痛、阴道异常流血。根据来源分为妊娠性绒癌和非妊娠性绒癌。妊娠性绒癌占绝大多数,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妊娠之后,主要发生于育龄妇女,是由妊娠滋养细胞恶变所致。

在化疗药物问世之前,其死亡率达90%以上。如今,随着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多种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使其死亡率明显降低,患者有机会达到临床治愈。

阿晴夫妇先到了知名三甲医院就诊,考虑到阿晴的情况较为棘手,接诊专家告诉她,可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找赵营主任医师,该专科团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于是夫妇二人于2020年1月慕名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找到赵营主任医师。赵主任团队认真分析了患者资料后,立刻完善相关检查,诊断结果为绒癌IV期,评分9分(高危)

“正因为绒癌对化疗敏感,对化疗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如何按时、按量化疗,这其中的把握都十分关键。”赵主任解释。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赵主任为患者选择了一线化疗中的双药三周方案。阿晴顺利坚持治疗,截至2020年9月,在顺利完成8个疗程的化疗后,复查结果显示肿瘤指标正常,子宫、双肺、肝脏未见异常高代谢恶性肿瘤残留影像改变,病情得到了控制,进入定期复查阶段。

耐药风波 6疗程化疗再闯难关

2020年12月11日,阿晴常规检查时发现肿瘤指标值轻度增高,进一步检查PET/CT发现:绒癌肝肺转移治疗后,左上肺下舌段结节状局灶性高代谢灶,较前为新发病灶,考虑为肺转移病灶;右肺及肝脏未见异常高代谢恶性肿瘤残留影像改变;考虑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复发。

这一结果立刻引起了赵营主任医师的重视,距离上次化疗结束后才刚刚过去三个月,是化疗耐药了吗?“一旦是化疗耐药,后续治疗将非常棘手。”赵营主任医师说。

图片

此时,如何选择化疗方案非常考验医生,是选用一线还是启用二线化疗方案呢?赵主任团队马上联系了肝胆外科、胸外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大家一个病灶一个病灶去找,仔细对比各个病灶的性质、形态及大小等关键特征,却发现原有病灶得到有效控制,考虑到一线化疗方案是有效的,团队决定继续使用一线化疗中的EMA-CO方案(全身化疗),只是需要患者每周到医院打针化疗。

这期间,阿毅坚持天天奔波陪伴阿晴治疗以及兼顾家庭,“缴费的窗口和路线其实我老婆都不清楚,每次都是我去跑。”治疗癌症犹如跨越深海,风浪汹涌,彼岸难望,但有丈夫和医护团队化作方舟,尽力托举,让阿晴总能找到希望的航向。得益于患者、家属和医生都密切配合,化疗按时按量完成。2021年3月15日,在完成6个疗程的化疗后,复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病情再次得以控制。

阿晴夫妇坚持定期检查,赵主任把每一次的检查结果,每一个病灶的部位、大小都清晰地写在门诊病历上。

复发疑云 医生不离不弃发现生机

2023年3月,治疗后满两年无病生存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当阿晴即将进入“胜利阶段”之际,复查却发现肺部再次出现了病灶!“公司不堪重负解散了,家里还有小孩和老人需要赡养……”种种风浪一点一点磨灭着阿晴的信心,“要不就回家了,不想折腾了。”

接到阿晴要求出院的电话时已是深夜,赵主任正在开车,理解家属和患者的无奈,苦于无法当面沟通,也只好先答应。

图片

但赵主任并未就此放弃,她回去翻开阿晴那份满满当当的门诊病历本,经过一个又一个病灶对比,怀疑肺部是一个新发的孤立病灶,结合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没有升高等情况,赵主任猜想:阿晴的情况并非绒癌转移,越早介入越好,而她的绒癌已达临床治愈,不再对生命构成威胁。

赵主任果断联系上阿晴,跟她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如果经济上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再想办法,但是病灶如果拖延,将错失治疗的机会。”

出于对赵主任的信任,阿晴重新鼓起勇敢。“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不想放弃,我想和丈夫一起陪伴孩子们长大。”柔肩担重任,面对重重恐惧,阿晴最终决定接受手术。

2023年3月28日,阿晴于广医肿瘤医院胸外科三区行“腔镜单孔左上肺楔形切除术”,术程顺利。术后病理显示为肺鳞癌,也就是说这个病灶不是绒癌转移的病灶,而是肺的原发病灶!由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较好。这一结果也让赵主任心中的大石落地。

回想起治疗的日子,阿晴感慨:“我由衷地感谢广医肿瘤医院,感谢全体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和悉心照料。特别要感谢赵主任,她的精湛医术和无私关爱挽救了我们。”同时,她也很感谢自己,在和癌症作战的日子里,她磨炼出一颗坚韧的心,这段经历不仅让她变得更加坚强,也使她拥有了更加从容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力量。

近期回院复诊,阿晴气色红润,工作和生活一切如常,如果不提起,不会知道她是一位与癌症抗争了5年多的勇士。

阿晴复查时与医生团队畅谈他们的美好展望,“接下来想迁居到云南,那里空气好,生活压力也没有这么大。有空的时候去旅行,开开心心过日子。”

赵营主任医师表示:“很高兴看到阿晴的康复,也感动于他们夫妻两的恩爱与坚持。其实爱也像一味良药,让人变得坚强,利于患者治疗康复。”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方壮玮

通讯员:魏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杨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