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快评|增资扩产春潮起,佛山招商不“佛系”

南方+

万物勃发的初春,佛山制造业的“参天大树”正迸发盎然生机。

佛山市投资促进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共签约引进1亿元以上项目超120个,其中增资扩产项目签约投资额占比超六成,犹如春潮涌动的珠江,激荡出佛山实体经济的澎湃浪花。

当不少城市还在迷信“外来的和尚”,佛山早已在招商战略中写下清醒注脚:“不分内外,有料就行”。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在多个场合为本土企业鼓劲:“增资扩产不仅是重要投资来源,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增长引擎。”从去年11月佛山引资工作部署大会,到今年2月佛山高质量发展大会,“招大引强与增资扩产并重”的理念持续深化,折射出这座城市对产业生态的深刻认知——既要用增量激活新动能,更要让存量焕发新活力。

这种战略定力源于现实挑战的倒逼。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传统产业占比过高等压力,佛山选择以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构筑经济“防波堤”。中鹏储能投入10亿元升级储能核心装备,华兴玻璃斥资10亿元扩建数字化生产基地,恒洁卫浴9.5亿元打造智能工厂……这些逆周期投资如同寒冬中的火种,既点燃了企业信心,更淬炼出抵御市场波动的“韧性铠甲”。

本土企业敢于“二次投资”的底气,来自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在三水区,嘉士伯追加5亿元建设欧洲外首个研发中心,企业负责人坦言:“从土地审批到政策配套,政府专班服务让我们吃下定心丸。”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佛山本土很多企业都有投资意愿。服务好本土企业增资扩产,也是招商引资的重要一环。佛山深知,只有服务更贴心,企业投资才能更安心。

就在3月1日,佛山市投资促进局推出一项暖心举措:开通“增资扩产”服务热线电话,并同步在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立“增资扩产”模块,通过电话沟通、线上填报等方式,广泛收集企业增资扩产需求,助力企业增资扩产。这无疑是为本土企业“二次投资”降下了一场“及时雨”。热线上线不到一周,就接收到多个增资扩产咨询电话和填报需求。目前,佛山市投资促进局已安排专人与企业对接,协调推进企业增资扩产需求。与此同时,佛山市投资促进局还主动对接佛山市工商联,积极发动全市各个商协会和行业协会,逐个向企业转发增资扩产服务热线电话和填报二维码,大力宣传增资扩产工作。

作为全国GDP前二十强中唯一二产占比超五成的城市,佛山的产业进阶之路彰显“长期主义”智慧。当新型工业化浪潮拍岸而来,这座城市既未困守传统路径,也不盲目追逐风口,而是以产业链思维推进“双轮驱动”:科思创在顺德基地新增特种树脂生产线,盛路通信在三水布局5G智能通信设备……这些增资项目如同精密齿轮,带动传统制造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全球产业变革的坐标系中,佛山实践揭示转型升级的本质规律——产业新生不是推倒重来的“破”,而是强链补链的“立”。当全球化工巨头“加码”佛山,当本土企业持续加码智能制造,这座制造业大市正培育着“三生万物”的产业生态: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萌芽的“三箭齐发”,让陶瓷、家电等“老树”绽放数字化新花,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苗”加速拔节生长。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自去年11月佛山招商引资工作部署大会提出全力助推本地企业增资扩产以来,佛山已签约亿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215个,其中第二产业项目占比超七成,突出制造业当家的底色,涉及领域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居、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细分行业。这些跃动的数字背后,是政企同心的“双向奔赴”,更是产业土壤的厚积薄发。正如科思创负责人所说:“佛山不仅是制造基地,更是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之地。”

从215个亿元项目到七成占比,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的进阶路上,佛山用行动诠释着发展哲学:最好的招商引资,是让“老树新枝”迸发更强生命力;最可持续的增长动能,永远根植于深耕多年的产业沃土。当春天的故事在机器轰鸣中续写,这座万亿级工业城市的答案愈发清晰——唯有与实体经济共生长,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立潮头。

采写:南方+记者 王芃琹

1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